作为全国单体体量最大的公立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新址扩建工程即将于近期全面竣工。项目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床位规模达2000张,设计日门诊接诊量6000至7000人次。建成后,新址院区将有效改善医院接诊条件,促进我市医疗资源的发展、配置与优化。日前,记者从承建方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了解到,眼下工程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阶段。那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项目是如何打造卫生、智慧的综合性现代化医院的?建设者们给出了答案。

  多项设施确保“隔离”疫情

  “项目团队对医院主楼6—16层进行了整体改造,共设置床位410张,其中,设置负压病房360床,负压隔离病房50床。”项目副经理曾贤鹏介绍,若发生疫情,医院将关闭2—5层诊室及办公区,只开放6层以上住院楼,同时住院楼按照“三区、两通道、一缓冲”的布局原则,将患者与医护人员所在区域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洁净区,患者与医护人员分别利用患者通道与医护人员通道做到医患分流,确保各区域分流分层管理。

  与此同时,住院楼新增导轨滑道式装配式门板,平时置于存放处,疫情时可移动至指定位置,隔离疫情时使用的区域部分。负压病房内还增设隐藏式电动升降风口,风管装有专用密闭阀。疫情时通过控制柜一键开启室外排风风机与风管密闭阀,满足病房内负压需求,可快速实现疫情时的医疗救治功能。

  “黑科技”全天候停机坪

  “医院停机坪建设直径25米,面积491平方米,荷载8吨,是天津市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停机坪,可满足国内全部民用救援直升机起降。”说起一中心医院项目配套的停机坪,项目技术负责人邓豪杰兴奋地介绍道。

  数字背后,停机坪内部更是聚集了众多“黑科技”。

  停机坪使用航空铝合金甲板,寿命可达70年以上。配置国际标准ICAO助航照明设备,可通过VHF(远程无线电控制系统)在10公里外遥控开启和关闭停机坪助航灯光,满足24小时全天候救援要求。

  物流传输系统“四通八达”

  项目采用轨道物流、气动物流和垃圾被服三大物流传输系统,在天津各类医院中同时应用多种物流传输系统尚属首家。

  轨道物流系统在医院内共设置121个物流传输站点。该系统的垂直运输,是通过各区标准层护士站附近的物流竖井进行的。物流竖井在四层相互水平连接,和分布在各个科室的物流传输站点构成整个传输系统,以此实现“四通八达”。

  气动物流系统以空气压缩机提供的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物流管道将医院各个科室连接起来,实现物品在各科室间安全、高效传输,提高医院运行效率。

  垃圾被服自动运输技术,可将医院形成的垃圾和医用污衣,通过封闭式管道垃圾自动回收系统直接回收,不仅大大减少工作压力,还可以减少公共空间占有率,提高垃圾被服处理效率,同时在密闭管道传送切断了病菌扩散途径。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