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已启动,经组委会推选,天津入围候选城市名单。目前,投票通道已开启,快把手上的珍贵一票,投给“大美天津”!

  据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由《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主办,迄今已连续举办14年,累计推选出80余座城市,“幸福城市”已成为新时代城市的名片和目标。截至目前,天津已5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一殊荣。

  投票方式

  ①关注“瞭望东方周刊”微信公众号,在弹出的消息对话框中,进入“我的幸福城市”小程序参与问卷调查;

  ②进入2021年度“中国城市幸福感”调查问卷活动界面后,点击“我要投票”按钮;

  ③根据提示填写基本资料;

  ④进入“选择城市”界面,城市(地级及以上)一栏请勾选天津市;

  ⑤填写调查问卷,完成题目后提交即可,记得给5星好评哦!

  你一票、我一票,

  让我们一起送大美天津

  “C位出道” 

  在天津,幸福生活

  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下面

  让我们以这样的方式

  打开天津

  历史地理

  天津枕河濒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天津地区是在漫长的海退陆进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地质史长达20亿年。天津市土地总面积11966.5平方公里,平原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3%。天津北部平均海拔1052米,东南部毗邻渤海湾,平均海拔仅3.5米。天津之名始于明朝,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天津是最早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触的中国城市之一。在工业、金融、商贸、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引领风气之先,创造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第一家公立医院、第一个邮政局、第一家铸币厂等百余项“中国第一”。天津也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成为直辖市。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天津成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新阶段,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进入新时代,天津迎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叠加的历史机遇和发展优势,天津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在促进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区位优势

  天津地处太平洋西岸,位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地带,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陆丝路”东端与“海丝路”北端的交汇点,同时还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起点之一。背靠中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经济腹地辽阔;面向东北亚和亚太经济圈,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窗口,也是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港口资源是天津的核心战略资源和最大优势,天津港是中国北方第一综合性大港,是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其航线已经实现了对全球主要港口的覆盖,全球排名前三位的海运联盟均已在天津港开辟了规模最大的班轮航线。天津港正在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节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大战略机遇叠加的时代背景下,天津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城市活力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天津距首都北京仅120公里,距雄安新区仅105公里,天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港口和产业集群优势,着力深化京津冀务实合作,服务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战略,努力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新支点和全球资源配置枢纽。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天津的自然区位便利度居全国首位。

  生态之城

  天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生态投入,加强环境保护,全力推进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天津是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在“美丽天津”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城市节能减排降碳。世界上首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被生态环境部列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0年末,全市已有绿色工厂146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4家,绿色工厂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实现绿色发展和经济效益“双赢”。天津已建成国内首个全电驱动公交服务网络,全年新建各类充电站272座,充电桩1612台,充电量同比增长43%;率先实现全市核心区域公交、过境高速公路服务区全覆盖。全国首个城市智慧能源公建项目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甘露溪公园建成,公园设施用电全部来自建筑自身的绿色能源设施。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天津持续整合生态要素,建设津城标志性生态空间,在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规划建设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场景。大力推动七里海、大黄堡、团泊洼、北大港四块总计87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修复和153公里渤海海岸线综合治理,制定“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天津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1%,在国内同级行政区中名列前茅。天津湿地已成为珍稀野生鸟类的天堂和观鸟爱好者的圣地。天津正在规划打造环城公园,建设“生态+生活+生产”的新型生态宜居圈层。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撤销取缔工业园区132个,有效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腾出空间为京津冀再造一叶“城市绿肺”。市域内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劣,劣Ⅴ类水质消减比例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5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48微克/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市民“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

  8

  智慧之城

  以举办世界智能大会为契机,“智慧、智能”正在成为天津发展的新动能,“智慧城市”正在成为天津的新名片。这座近代以来中国工业文明的先驱城市,再一次焕发新的蓬勃生机。天津对标世界发达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着力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天津市互联网出口带宽在2017年只有6100G,到2019年已达25T,呈几何式增长。进入5G时代,天津也走在了前列。2020年建成5G基站2.4万余个,5G用户数达255万户,移动、固定宽带下载速率双双连续两年居全国前3位。中新天津生态城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天津(西青)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拥有中国北方首条2.6GHz频段5G智能网联测试道路。2020年,全市5G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海尔洗衣机、天津港、科大讯飞5G应用项目获得国家部委专项支持。全市围绕智慧城市、智慧港口、智能制造等10多个5G应用重点领域,持续培育垂直行业典型应用,5G应用创新实现新飞跃,越来越多的5G项目在工业企业落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天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着力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民生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云办公、云签约、云纳税、云看病、云上课等,正在成为天津人的日常。医疗卫生信息化深入开展,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全市40家三级医院、17家二级医院开展智慧门诊服务,为市民提供多渠道预约挂号、自助机服务、在线支付、信息推送等惠民服务。教育信息化成效显著,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和校园网覆盖率达100%,普通教室多媒体设备配备率达97.09%。民生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更加多元化,完成“天津公安民生服务平台”升级改版,实现14大类201项公安业务网上办理。社区治理民生服务平台等社区信息服务系统已覆盖社区管理部门,通信、广电、电力、供热、自来水、燃气等行业网上营业厅、移动APP和微信公众号缴费等服务广泛应用。

  协同发展

  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七年来,天津紧紧围绕协同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对接和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中期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天津参与其中、受益其中。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引进北京项目3062个、投资到位额4482亿元,中交建京津冀区域总部、中国核工业大学、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等一批项目落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达2012家,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加快建设。全面深化与雄安新区在规划、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建成津石天津西段、京秦、唐廊一期等高速公路和一批省际接口路,实现区域路网互联互通。建立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牵头制定首个区域环保标准。签署《世界一流津冀港口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作用,天津港雄安绿色通道操作量达9694标准箱。重点领域深度协同。产业领域,推动蓝星清洗总部基地、东华智联等项目注册落地,推动国家电网、华能等央企与天津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创新领域,支持人工智能战略研究院和工程科技战略研究院建设“创新智库”。体制机制领域,京津冀医药联合采购平台平稳运行,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有序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京津、京沪、京滨、津兴四条高铁联通北京格局加快形成,津潍高铁、津承城际铁路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天津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品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高质发展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天津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天津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优势产业加快转型。高端装备形成了以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汽车产能和配套能力大幅提高,航空航天产业形成“三机一箭一星一站”产业格局,中沙新材料园、中石化LNG等一批重大石化产业项目顺利实施。新兴产业加快壮大。设立百亿元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动能加快成长,信创产业已形成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整机终端、应用软件等的全产业体系。天津坚持创新引领,协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10个国家级重大平台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成功突破高端CPU芯片、自主可控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南开大学周其林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4.03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前列。现代服务业加快提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滨海高新区通过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评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租赁业务继续领跑全国,租赁跨境资产占全国80%以上。海河产业基金位居“中国政府引导基金30强榜单”前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4.4%,比“十二五”末提高7.2个百分点。

  双城发展格局作为天津“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之一,将着力增强“滨城”(滨海新区)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提升“津城”(中心城区)现代服务功能。

  城市建设

  双城发展格局作为天津“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之一,将着力增强“滨城”(滨海新区)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提升“津城”(中心城区)现代服务功能,形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空间格局,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享有中国长江以北第一高楼、全中国第四高楼及全球第八高楼美誉的周大福金融中心竣工投用,国家会展中心(一期)也将于2021年建成投用,周边配套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中。作为塘沽湾海绵城市建设亮点的“大海绵计划”——海河绿带公园已基本完工。国家电网“1001工程”主体全部竣工, 643亿元在津投资全部落地,天津初步建成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以“路”为基,为城市载体功能“扩容升级”。地铁建设全面提速,中心城区同步开工建设7条地铁线路,5号线全线、6号线一期和1号线东延线建成投运,运营总里程达到232公里,日最高客流达186.9万人次。铁路在建里程达到187公里,未来五年,平均每年将建成一条客运铁路,铁路网总里程将达到1570公里,京津雄实现半小时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实现1至2小时交通圈。公路方面,建成宁静高速、滨海新区绕城高速等,贯通新外环等快速骨架公路,10条市政道路全部通过竣工验收,打通了城市道路微循环,完善了区域路网建设;提升改造3300公里乡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客车”。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显著,2020年天津市5个区成为全国文明城区、9个区成为国家卫生区。

  天津正以全球链接、区域协同、共创共享的视野,谋划城市战略定位,统筹天津城市发展的目标时序、空间格局和要素配置,探索天津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路径。

  开放交流

  站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天津始终与时势同行,与国家共进。步入新时代的天津,发出“天津机遇世界用,世界舞台天津用”的强音,正在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天津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截至2020年9月,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48家,中方投资额达18.4亿美元。互联互通合作深度开展,2020年开行中亚国际班列396列,累计发送43448标准箱。经贸投资合作持续深化,融入中蒙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成效,天津意大利中小企业产业园加快建设,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保税仓库完成验收交付,中国—中东欧“17+1”国家农业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完成建设规划编制,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同时,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在11个国家设立鲁班工坊,发展职业教育,天津职业教育已成为国际品牌,大国工匠精神随之漂洋过海,扬名世界。招商引资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末在津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96万家,已有25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津落户。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302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新设立企业1.08万家,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3004亿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数据综合业务基地在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全面启动建设。第十三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暨2020年天津·台湾商品博览会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吸引了2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参展参会,共有近百万观众在线观展。天津利用“夏季达沃斯论坛”“ 世界智能大会”“国际矿业大会”等高水准交流合作平台,共同组织开展系列经贸交流及投资促进活动,不断扩大天津开放交流的窗口。作为中国最早开启国家友好城市交流的城市,截至2020年末,天津已与50个国家的93个地方政府结成各种形式的友好关系。

  公共服务

  天津坚持以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为导向,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到2020年末,已连续14年实施了20项民心工程。近年来,天津将财政支出的75%用于民生领域,千家万户受益其中。国家行政学院发布的《高质量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天津全民共享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民生保障全面加强。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月人均提高5%。“ 一老一小”突出问题有效缓解。老人家食堂达到1591个、日间照料中心(站)1157个、养老机构367家、养老床位7.6万张,形成国办和社会办养老机构优势互补、有序发展格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72所,新增幼儿园学位16万个,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3%。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出台“强化稳就业76条”“高校毕业生就业40条”等措施;举办首届“海河英才”创业大赛,推动70个优质项目落地孵化。全年新增就业50.1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1省份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天津以43854元排名第四。住房保障更加安心。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4.34亿元;完成12.2万平方米市区零散棚户区和5087户农村困难群众存量危房改造。连续五年免费提前和延长供热时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制定义务教育学位资源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谋划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制定实施健康天津行动计划,出台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细则,实施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建设,6个急救分中心建成投入运行,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时间降至10分钟以内。幸福生活不断更新,美丽天津不断变化——用天津人的话说:“乐乐呵呵又一年。”这样“乐呵”的幸福生活,必将开出更加灿烂的幸福之花,结出累累民生硕果。

  文化旅游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天津拥有山、河、湖、海、泉、湿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近代中国看天津”的文化旅游名片,形成了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城市风貌和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已有30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妈祖文化是天津民俗文化的闪亮名片,作为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的天津“天后宫”,已成为妈祖文化在中国北方的传播和弘扬中心。“梦娃”是泥人张彩塑在新时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和新时代精神融合在一起,让泥人张彩塑焕发出新的活力。相声艺术在天津的兴盛,与天津人乐观率真的性格、幽默诙谐的文化基因是分不开的。“哏儿都”的美誉不胫而走,与曲艺之乡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天津卫视在全国率先开创了相声主题春晚——德云社相声春晚。天津市持续增加文化惠民补贴,已推出1万余张文惠卡,对高端演出、展览等的补贴数额也在逐年增加,让更多市民走进高雅艺术殿堂。天津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具有网红城市的巨大潜质。从辽代的“独乐寺”到世界上唯一的桥上摩天轮“天津之眼”,从古韵十足的“古文化街”到科技感爆棚的“滨海航母主题公园”,从老城标志建筑“鼓楼”到现代网红打卡地“滨海图书馆”。这不仅是一座拥有众多文物古迹、名人故居、红色遗存和民俗非遗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一座兼具山河湖海、主题乐园、特色美食和都市风光的现代旅游城市。2020年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鼓楼津声”、“I·游天津”旅游季等系列活动;推出天津通票2.0,全力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等优质旅游升级版。2020年天津入选国内最安全旅游城市,在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六。

  体育事业

  天津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着力推动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统筹推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繁荣体育文化,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2020年,天津女排再次成为这座城市的骄傲。在全国联赛上天津女排主帅王宝泉派出了包括四位国手在内的最强阵容,勇夺第13个联赛冠军,为天津成为首座“排球之城”奠定了稳固的基础。2020年天津成功举办了全国蹦床锦标赛、全国棒球锦标赛、全国青年棒球锦标赛、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等高水平赛事和第六届全国大众冰雪季暨天津冰雪嘉年华活动。在全国最高水平赛事上,天津体育健儿2020年共获得18枚金牌、16银牌、18枚铜牌。《国家荣誉——中国女排精神展》在天津美术馆向公众免费展出,全面展示了天津女排传承发扬中国女排精神的奋斗历程,截至2020年底,已有近50万人到场参观。中国篮球博物馆筹备工作在天津全面启动,全国首家“智能体育协同创新中心”在天津体育学院揭牌成立。高质量建设蓟州国家冰上项目训练基地,一期工程已竣工,并开始为国家队备战北京冬奥会提供训练服务。全民健身方面,成功举办2020国际智能体育大会,开展线上线下全民健身竞赛活动,高达1.47亿人次参与。疫情期间在全市宣传推广居家健身方法,推出“今儿练了吗”抖音话题,高达4200万人次参与。全年新建、更新550余个社区健身园,新建115个乡村健身广场、22个笼式足球场、16个公园智能健身驿站、5条登山步道、5条健身步道、2个体育公园和4个全民健身中心,满足更多市民需求的“15分钟健身圈”逐年完善。2020年推出“体惠卡助健康”活动,为全市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提供健身服务。持续发放体育惠民卡,全年体育惠民补贴651.51万元,让市民切实享受健身实惠,同时有力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城市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更加健全,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形成更加健康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适应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营商环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津城”现代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滨城”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基本建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发展理念得到全面深入贯彻,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型企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对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形成有力支撑。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绿色宜居。──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来源:文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