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召开“以决战决胜的决心力度助力受援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会上,南开区区委书记杨兵介绍了南开区助力受援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做法和成效。
2017年以来,南开区坚持“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倾情倾力、尽锐出战,帮助环县、庆城县和夏河县脱贫摘帽,展现了南开作为、书写了南开担当、体现了南开温度。
织密群众“幸福网”
南开区紧盯受援地区最困难、最薄弱、最急需的问题,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15亿元,支持重点项目70个。南开区先后投入帮扶资金3893万元,用于安全饮水、市政管网、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协助环县建设16处集体公租房,向1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兜底建房补助。帮助环县修建集流场窖352处、集中供水点12处,帮助深度贫困村修建蓄水池100处,让贫困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和“幸福水”。
南开区投入财政资金2734万元,支持26所学校进行升级改造,帮助环县合道镇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连续举办两届京津冀甘四地基础教育论坛,开展“组团式”结对帮扶,实现小学、初中学校结对全覆盖。在南开大学附属中学设立了“南开夏河班”,目前有42名学生在学。
南开区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861万元,帮助改造受援地区卫生医疗机构。选派54名骨干医生开展援助帮扶,开设儿童哮喘、中医全科等特色门诊,让贫困人口有地方就诊、有医生看病。同时,还接收了200余名医护人员来南开区进修深造,帮助提升专业能力,培养锻炼一批专业医师团队。
做足产业帮扶大文章
南开区积极吸引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企业投资兴业,增强受援地区造血功能,目前共引进15家企业,投资8350万元。
南开区结合庆城县山杏、黄花等农产品,引进天津卫小嘴儿商贸有限公司,建立杏饮料加工生产基地,带动2200多户困难群众脱贫。结合庆城县中草药种植,引入同泰神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中草药产业,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良方”。引入天津大行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制作了《少年登巴的故事》,以动漫形式讲好藏族经典故事,成为当地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
南开区与受援县一起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帮助群众有持续稳定的收入,仅今年以来,就通过产业带贫5250人,通过44个扶贫车间,吸纳就业519人。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让他们掌握发家致富技能和创业本领,已经有167人实现创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南开区加大稳岗就业力度,出台了中西部贫困劳动力在津稳岗就业补贴政策,提供招聘岗位783个,特别是引进甘南藏族自治州7名优秀高校毕业生,进入南开区事业编队伍。
南开区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2018年以来,共采购受援县消费扶贫产品近2亿元。在南开区的天红复康路菜市场、新疆商会大厦等地设立消费扶贫馆、消费扶贫柜,在大悦城、鲁能城等商业综合体开展消费扶贫主题活动,让特色产品有稳定销售渠道。与环县共建电子商务园区,打造“产业+消费”线上模式,让特色产品越走越远、名声越来越响。
画好帮扶“同心圆”
南开区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累计募集捐赠款物5783万元。
区内112家企业,累计捐赠资金2000余万元,帮助260余个贫困村实现精准脱贫。今年环县15个深度贫困村被挂牌督战,南开区建立了贫困群体快速响应救助机制,动员企业投入上百万元,坚决啃下硬骨头。大鹏超市牵头爱心企业,捐资100万元,为环县耿湾乡万家湾村修建小康桥,解决群众多年出行难题。天津集翔集团、英信科技集团等企业出资150万元,参与贫困户危房改造、蓄水池建设。
南开区目前150名各级干部与贫困群众实现结对认亲。在帮扶过程中,涌现了很多感人事例,把真情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中。
携手并肩奔小康
南开区与受援地开展党政干部、专技人才交流交往,形成了“两地一家亲,浓浓手足情”。
南开区的党政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当地考察交流调研22次,受援县党政代表团来津回访44次。近年来,南开区与受援地双方围绕财政资金项目、特色产业发展、人才支援合作等方面一起调研、一起谋划、一起落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有序进行。
南开区先后有9名处科级党政干部,赴受援县脱贫攻坚一线岗位挂职,选派近300名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帮扶工作,组织培训当地骨干4719人次。其中,三名挂职干部李东垣、袁永立、武永红,均被评为2019年度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黄河医院张艳军、崇化中学李春凯被评为2020年度天津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先进个人。(津云新闻记者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