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位于渤海湾畔的生态城绿树成荫、生机盎然,人们在公园里纳凉,在沿河步道上慢跑,尽享夏日休闲时光。经过对生态环境的持续修复,这片昔日的盐碱荒滩已经被建设成为一座生态新城,书写了盐碱地上的“绿色奇迹”。

  盐碱荒滩上

  “长”出生态精灵乐园

  今年5月份,位于生态城的亿利生态精灵乐园迎来了首批游客。在这里,人们不仅能观赏到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在梅花鹿的世界中“穿行”,还能与羊驼、小矮马、巨嘴鸟等百余种动物合影互动,成了生态城内新晋的“网红乐园”。但三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盐碱地。

  土壤含盐量 

  最高值达18.9‰ 

  亿利生态精灵乐园副总经理耿可维回忆起这片土地的原貌时这样评价,“一眼望去就是荒滩,土壤的含盐量很高”。据耿可维介绍,当土壤含盐量达5‰时,基本只有野生芦苇、菖蒲和碱蓬才能存活,而他们对亿利生态精灵乐园所在的土地进行首次化验时,土壤含盐量最高值达到了18.9‰,“说是生态禁区一点都不为过”。

  生态修复 

  为植物打开“生命通道” 

  2017年,亿利集团带着其此前积累的30多年的生态修复专利技术和专业资源,开始扎根生态城。

  在盐碱地治理和修复上,亿利集团将原土改良与客土回填相结合,通过树穴换土、植物修复、土壤淋溶洗盐、设置隔淋层等方式,对原土进行修复。同时,基于对项目所在地土壤的精细化取样化验,亿利集团选取了30多种微生物菌株,可有效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经过不懈努力,亿利集团最终将土壤含盐量平均值由10‰以上成功降至3‰,为植物生长打开了“生命通道”。

  生态主题乐园 

  如今的亿利生态精灵乐园里,种植着木本植物114种、草本植物130余种,既有满足鸟类栖息需求的落叶乔木,也有满足食草动物需求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水禽类喜欢的水生植物和昆虫类生存必备的多花类灌木……

  昔日的盐碱地不仅长出了常青树,更被打造成了集生物多样性保护、休闲旅游、生态科普、研学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主题乐园。

  864万平方米绿化

  “托起”生态宜居之城

  亿利生态精灵乐园能在短短3年内完成这场“绿色蝶变”,除了依靠自身在生态修复领域的经验外,也与生态城提供的技术支持密不可分。

  创新“浅密式暗管排盐”技术 

  生态城的大部分区域为渤海湾退海盐碱地,土壤盐渍化程度高、有机质含量低,区域建设面临着中国沿海城市都逃不开的难题——盐碱土壤改良。

  ↑ 生态城原始地貌

  为给其他城市提供能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技术,生态城结合土壤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透水性差、含盐量大、土壤 Ph 值高且气候干燥少雨等特点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最终确定了“浅密式暗管排盐”技术——通过在地下铺设排盐干管、支管与盲管,构成一整套地下排盐网络,能有效抑制客土层的次生盐碱化,为植物长期生长提供条件。

  区域原貌

  城市新颜

  生态修复 展绿色生态画卷 

  生态城根据土地的盐碱化程度,探索出了“盐多换之、盐少用之、雨水洗之和湿地收之、净之”的土壤改良方法,走出了一条“非典型”的生态修复和盐碱地改良之路。

  “十多年来,我们在盐碱地治理和绿化景观建设上不断改进创新,在生态优先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湿地保护、生态修复、建设海绵城市、加强绿化精细化养护、塑造城市特色景观等举措,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据生态城建设局局长孙晓峰介绍。截至目前,生态城累计绿化面积已达86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0%,南堤滨海步道、南湾滨水景观带、甘露溪、惠风溪等20余个城市公园相继建成投用。

  如今的生态城,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已经构建起一幅“绿水、绿廊、绿地、绿谷、绿岛”相融的画卷。下一步,生态城将在“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盐碱地技术改良和城市绿化景观方面持续探索,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滨海之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