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记者 王曾 摄影 蒲永河 发自甘肃庆阳

  炊烟相望,鸡犬相闻,咫尺天涯,这是镇原县马渠镇三合村的真实写照。一条200米深的峡谷在三合村“身上”划开一道“伤疤”,谷底的土路是进出村庄的通道。雨季河水暴涨,土路冲毁,交通阻断。

  如今,土路变成了漫水桥。这个雨季,路不会再断,三合村的“伤疤”也将愈合。

  一个村的“跨界”通行

  在前往甘肃镇原特色养殖产业合作社的路上,随行的镇原县干部建议,中途参观马渠镇三合村的一座漫水桥,这座桥是天津静海对口帮扶修建的。

  随行的镇原县干部说,他从小生活在大山里,路不好走,村里人最盼望的是架桥修路。虽然他不是三合村人,但听说三合村修了桥,他一样为村民高兴。

  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行了2个多小时来到了三合村村部,三合村由十个自然村组成,村部位于关岔湾自然村,村子的主干路只有50多米长,村民并不多。

  关岔湾村东侧有一条深达200米的峡谷,峡谷对面有大庄塬村和杜林村两个自然村。站在关岔湾所在的黄土塬上,能看到峡谷对面的大庄塬。村干部说,两村直线距离不过2公里。

  从关岔湾一侧前往漫水桥的路正在整修,村干部带领记者一行从大庄塬一侧前往。

  没想到,车子竟然绕道宁夏固原再返回甘肃镇原境内,司机师傅说,这一路行驶了40公里。

  三合村外的峡谷下方就是漫水桥

  记者一行从大庄塬村抵达漫水桥时,关岔湾和大庄塬的村干部和几位村民已经在桥头等候。大庄塬村村民王志福正在用铁锨清理桥两侧的排水沟。王志福说,从关岔湾走路过来要30分钟,从大庄塬走过来只要20分钟。

  王志福说,漫水桥没有修建之前,一旦峡谷涨水,从大庄塬到关岔湾所在的村部只能按照记者一行走过的路线绕行,以前骑着毛驴要一天,即便骑摩托车也要半天时间。桥修通后,走路只要50分钟。

  漫水桥通车了

  不安分的交口河

  巧合的是,在记者一行抵达的前一天,漫水桥竣工了,本以为会有庆祝仪式,马渠镇干部说没有搞,而王志福说,几十位村民都来了,坐在桥上聊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去,这是他今年见过的最大场面,这也算庆祝仪式了。

  漫水桥由水泥浇筑,长约20米,最下方有2个涵洞,中间1个涵洞,顶部为宽5米的水泥路。

  它的外形并不规整,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正式的名字。

  漫水桥下方的小河被当地人称为交口河,如今河道干涸,岸边长满了杂草。

  “水可猛着呢,下雨过不去,那条水泥管就是去年冲过去的。”王志福指着远处说。顺着他手指方向,距离漫水桥约100米的河岸边有一条横亘的水泥管,这条水泥管原是漫水桥修建前,埋在土路下方的过水涵洞。

  横亘在交口河上的漫水桥

  漫水桥修建前,桥所在的地方是一条土路,说是土路不过是干涸的河床。交口河每年有5个月丰水期,一旦涨水土路就被淹没。水位低的时候,人可以淌水而过,水位高些,人可以骑着牲口和毛驴通过,水位再高就断交了。

  2019年春天,村民将土路垫高了2米多,又在土路下方埋了一根直径1米的过水涵洞,本以为抬高了路面,增加了排水设施,土路将不会再淹没。

  没想到,去年雨季降水量突然增多,河水连续暴涨,新修的土路在短短一天内就被冲毁,如今距离河床4米高的崖壁上还留有去年洪水侵蚀的痕迹。

  村里好不容易筹集来的几万元修路钱,仅仅一天就没了,60岁的王志福蹲在河边大哭了一场。

  路毁了,比庄稼毁了还难受。庄稼没了,明年可以再种,路毁了何时才能再修。

  交口河河道里被冲毁的排水涵洞

  三轮车拉出来的漫水桥

  王志福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背着他淌过交口河;王志福的学生时代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淌水过河;娶媳妇时,送亲队伍被河水拦住,王志福背着媳妇淌水而过;儿子上学时,王志福像当年父亲那样,背着儿子过河。

  如今,王志福当了爷爷,孙子孙女每次放暑假回来,他都会早早守在交口河边,等着背孙辈过河。水位较高时,王志福牵着毛驴到河边,相伴了15年的毛驴,驮过他的儿子和孙辈。

  每次回家前,儿子总会问王志福,桥修了没。

  部分参与修桥的村民(左侧第二列中间为王志福)

  一个多月前,静海区对口帮扶工作组来三合村走访调研时,决定出资修建漫水桥。听到这个消息的王志福赶紧告诉儿子,今年夏天就有桥了。

  王志福和弟弟王志青第一批报名参与修桥。

  修桥的34万元资金很快到位,不过羊肠小路和陡峭的崖壁无法让水泥搅拌车开到河谷底,只能停在距离河谷底2公里的地方。

  王志福兄弟俩驾驶自家的三轮车倒装水泥,一次拉半方,搅拌车上的水泥要来回倒20多次。

  水泥、土方、建筑工具等,都是用王志福的三轮车倒进来的,短短一个月,王志福的三轮车换了一茬轮胎。

  让王志福更加欣喜的是,在修桥的同时,工程车将桥两侧的羊肠小路拓宽成了4米车道,尽管依旧是土路,但可以满足车辆进出了。“今年儿子带孩子回家可以开车进来了,不用俺再牵着毛驴等他们了。桥通了,比啥都好。”王志福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