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人们都经历了一个“非常长假”后,大部分省市迎来了“返岗复工潮”。但新冠肺炎疫情的警报仍未解除,返岗复工后会带来大量的人员流动和聚集,在严格做好身体防护保障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复工人员的心理防疫,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是返岗复工后防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返岗复工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状态总结起来可分为三大类:急于返岗,有人在隔离期间憋闷难耐,对返岗复工会有一种重获自由的畅快感和有事可做的成就感;迫于返岗,有人却很享受宅在家里的清闲和放松,返岗是被迫的;惧怕返岗,还有一些人担心返岗复工会加大病毒传播的风险,工作压力大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无论处于何种心理状态,都有必要在返岗复工之际塑造阳光心态,用积极的社会心态驱散疫情阴霾。

  那么在这次疫情尚未解除和即将到来的“返岗复工潮”中,如何能营造稳定、积极、阳光的社会心态呢?

  第一,悦纳现实。悦纳现实就是要愉悦地接受现实,不要过分纠结于这个现实是好还是不好,更不要过分强调这个现实是自己所不认可的。首先,悦纳的是自己非常时期要返岗复工的现实,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必须返岗复工,别无选择,自己很难左右;其次,悦纳的是复工之际的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允许自己出现这些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发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且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恐惧和焦虑都是一种自我保护,在提醒自己正在接近未知、危险和威胁,因此,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个体渡过危机,也会让自己对防止病毒感染保持必要的警惕。再有,我们也要悦纳和尊重他人小心翼翼的行为和心理现象,尊重和理解他人本能性的反应。

  第二,调节认知。不合理的认知会导致消极的情绪和行为。不合理认知有三个特征,即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事物怀有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信念。比如,一些迫于返岗的人认为就是不应该复工,不会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只考虑自己的主观感受。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比如某些心理应激反应强烈的人,自己无法安心工作,他会误认为所有人都不安心工作,忽略了很多人一直坚守岗位安心工作的事实,忽略了很多医务人员一直战斗在第一线,他们没有休息,何来复工?很多社区工作者、公务人员等也早已复工,甚至今年春节对于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周末而已。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事情恶化到极点的错误观念。比如,复工者需要频繁出行,但是暂时买不到口罩,有人就会认为根本无法出门,出门就会被传染。为了能准确识别不合理认知,我们要有意识地、经常性地用不合理认知的三个特征警醒自我识别。

  认知重建是一种有效的调节合理认知的技术训练。一要精准识别自己的不合理认知。二要建立一个可以直接颠覆当前不合理认知的新认知。比如,迫于返岗和惧怕返岗者,要认识到在疫情发展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强,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工薪阶层都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复工复产已经成为生存的必须,这样原本不合理的认知就会被打破。三要用新的合理认知替代不合理认知。借助科学理性的态度和方法学习相关新信息,从宏观把握疫情在国家层面的动向。四要不断强化和巩固新的合理认知。返岗复工者要降低关注疫情的频率和时间,并把握信息获取权威适度的原则,逐渐增加专注于工作的时长,尽量减少关于疫情的交流,逐渐增加关于工作的交流。

  第三,身心调节训练。返岗复工人员可以做一些身心调节训练进行心理调整。一是规律作息表。规律作息表包括时间、饮食、运动三大部分内容。首先,按照复工后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如果工作太忙,就对时间表进行临时调整。力求保持合理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其次,要保证膳食平衡营养全面。最后,还要制定一个运动量化表,因为适度运动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二是专注当下的训练。可以尝试正念冥想法。在做正念训练的时候,有意去觉察自己当下的身体感觉、心情,感受此刻的想法。刻意地将自身的注意力从平常的思绪中抽离出来,在当下的时空中形成稳定的专注力,从而取代那种立足未来的恐惧感。

  除此之外,加强社会连接,寻找支持系统也是我们心理调适的有效途径,温暖的社会连接,会安抚我们的“情绪脑”,会抵御因复工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返岗复工的现实也使这种连接变得更直接更有效。

  总之,在疫情警报尚未解除的“返岗复工期”,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内在情绪状态和层级,都已不再是个体问题,它会形成集体意识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心理状态,所以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科学的个人防护措施和积极阳光的身心状态,做到健康返岗,高效复工。

  (作者王伟华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邵娜为中共滨海新区区委党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