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减弱,且多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从最新的疫情通报看,死亡病例也大多是老年人和合并基础疾病者。

  养老院是老年人居住最为集中的地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统计数字,目前全市住有老人的养老机构一共338家,共收住老人2万多名。

  为了确保这些老人的生命安全,大年三十,市民政局发布紧急通知:本市所有养老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无极特殊情况,养老院一律不接待探视,已回家过春节的老年人,原则上暂不返院。

  养老院封闭的前前后后发生了什么?封院后的这二十多天,老人们的生活状态如何?养老院又如何让院外的老人家属们放心?由于无法进入到养老院,天津广播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养老机构的负责人。

  上头下“死令”:封院!

  大年三十下午记者拍摄的鹤寿养老院

  大年三十下午两点半,和平区南营门街鹤寿养老院门口,院长张美萍正在向记者介绍为了做好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院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比如每名进入养老院的人员都要先测量体温,确认体温正常后,戴上口罩,用酒精棉进行手部消毒,登记完个人信息,才能进入养老院……就在张美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她接到了一通来自南营门街道办事处主任赵伟的电话,听着听着,她神色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嘴上连连回应着:好的,好的,明白……

  挂上电话,张美萍告诉记者,街里通知要封院了。随后张美萍赶紧回到院内,把几个区域的负责人喊到一楼大厅,站着发布了这个消息:“上头下‘死令’了,封院!现在没走的老人一律不许走了,如果要走,就得等疫情结束后再回来,已经走的老人赶紧通知他们,如果想回来现在赶紧回来,否则就等疫情结束后再回来,另外!一律取消探视!大家赶紧分头通知老人家属吧!”

  张美萍话音刚落,所有工作人员连忙掏出手机,给老人家属挨个打电话,每个人都紧张得眉头紧锁,说话的音调也不自觉抬高了八度。

  与此同时,许树珍老人的房间里,大儿子魏先生刚把老人搬到轮椅上,准备推老人回家过年。当听到张美萍说“不能接走了”,魏先生感到难以接受,当场跟张美萍嚷嚷了起来,“我们家老太太已经92岁了,可以说过一年少一年,明年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了,而且这事我提前两星期就跟养老院说完了,上午我还来了一趟准备些东西,你们也没说不让接啊!”

  冷静下来考虑了一个小时,魏先生最终还是只好服从院里安排,尽管内心愤愤然。现在回想起来,魏先生说“主要是当时还没有认识到疫情形势的严峻程度,通过这些日子看新闻,才慢慢理解了当时养老院做出的决定。”

  张美萍回忆说,当时很多老人的家属都像魏先生一样,对于养老院突然做出的“封院决定”无法接受,“有的态度也很不友好。可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温柔。我就跟老人家属说一句话:您可以不送老人回来,这是您的选择,但是如果您现在不送老人回来,就得等疫情结束再回来,这是个原则问题。至于家属不理解,没关系,我相信以后他们会慢慢理解。”

  张美萍告诉记者,当时有五位老人的家属接到电话后立刻把老人送回了养老院,“有的是半道儿回来的,像我们二区的黄爷爷,他儿子刚开车把他接走,我们通知他的时候,都快开到家门口了,就连家门口都没进,直接开车返回来了,他儿子虽然很不忍心,但是担心年后上班老人没人照顾。”

  大年三十下午五点,鹤寿养老院正式宣布封闭。当时在院老人一共78人,其中包括返院的五位老人,另有九位老人选择居家不返回到院里,“没返院的老人以自理老人为主”,张美萍说,“现在看来,当时‘封院’真的是太及时了!因为按照天津人习惯,三十晚上是个大过年,一家老小会聚在一起吃个年夜饭,人一多保不齐就会有交叉感染,咱们这个举措就及时地把这个给拦住了”。

  “我放心不下老伴儿”

  封院后,按照民政部门的要求,原则上无极特殊情况(老年人病重、病危、病故等),养老院一律不接待探视。

  张美萍告诉记者,刚封院时,许多老人的家属放心不下,每天到养老院门口,向工作人员询问老人的情况,给老人送些吃的。其中有一位孟奶奶,她和老伴儿唐爷爷相依为命,唐爷爷由于患有脑梗、癫痫,生活无法自理,去年五月份,住进了养老院。这期间,每天早上唐爷爷吃完早点,孟奶奶总会骑着小三轮,准时地出现在养老院里,陪伴唐爷爷,给唐爷爷带些他喜欢的食物或水果。

  然而,其实孟奶奶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张美萍说,“我们跟她解释为什么不让她进,可老太太理解不了,她说我就想看看我老伴儿,就看一眼……我们看着她这样,心里也很难受,可是也不能让她进。后来她就从怀里、心口窝的位置,掏出一根香蕉、一袋奶,她说他不能吃凉的,他吃凉的会肚子疼,这是我刚在家微波炉热好的,你们能不能拿给他?”

  但为了对病毒严防死守,按照院里的消毒程序,家属给老人送来的物品必须放在门口配置的桌子上,用医用酒精喷杀包装并放置30分钟后,方可送到老人床前。

  “她按照我们的指示把香蕉和奶透过栏杆放在桌子里,我们赶紧给消毒,就等着半个小时后我们就可以给爷爷拿进去,可她说你们现在不拿进去,一会儿放着又该凉了,他吃完肚子疼怎么办?我说我们会给加热,您放心,但是她听不懂,她就又从桌子上把香蕉和奶拿回去,揣在自己的怀里捂……从大年初一开始,连着五天,她每天都会做这个动作。”张美萍说,当时看到那个情景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最后,我、我们护理部主任,还有负责照护爷爷的带班长,都站在她的面前,一起和她说:奶奶您看着我们,我们天天照顾爷爷,您把这些吃的给我,您赶紧回家,外面那么冷!我们保证半个小时以后加热给他吃。还有,您看这样行不行,您别一天拿一根香蕉,您可以一次拿两根或者三根,这样您就不用每天都来,她就理解了。”张美萍说,最近孟奶奶不是天天来了,而是隔一两天来一趟。

  封闭后,每周21餐仍然不重样

  张美萍说,封院期间,类似的感人故事在老人和家属之间屡次上演,“看到家属对老人们的那种爱和牵挂,我们感到责任更重了,我们更要尽全力照顾好每一位老人,请家属们放心。”

  张美萍介绍,首先院里加大了每日消毒的频次,“每个房间每天至少紫外线消毒三次,每次至少15分钟。”张美萍说要特别感谢和平区民政局和南营门街道,“第一时间就给我们送来了口罩还有消毒用品,解决了我们物资上的紧缺,街里和区民政局还各派了一名同志每天守在我们院大门口,帮助我们协调工作,解决困难,给我们保驾护航。”

  其次,密切关注院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每天都为老人量血压、血糖和体温,“体温每天至少量两次。”再就是提醒慢性病长期服药老年人规律服药,“我们护理员会特别关注老人服用的药物的剩余量,在药物快用完的前一周,我们就会通知家属给老人准备出来。”

  为了让老人们大便通畅,养老院从老人的“吃”上下足了功夫。“实际上我们养老院收费很低,老人一个月的饭费才600元,现在肉价、菜价都不便宜,尤其春节的那几天,但我们保证每餐荤素搭配合理,并且每周21餐不重复”,张美萍说,“我们想的什么办法呢,就是年前我们借了一辆车,每隔一个多星期到何庄子蔬菜批发市场买一次菜,那里的菜价能比咱附近的菜市场菜价便宜一半,这样我们就能让老人吃上各种新鲜的蔬菜,像豆角、西红柿、菠菜、油菜、菜花、甜豆我们都没断过,开春后我们还给老人做了萝卜汤,提高老人的免疫力,帮助老人消化。”

  去批发市场买菜固然便宜,可是张美萍也有顾虑。“担心在买菜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交叉感染,虽然我们师傅都在凌晨四点、人相对比较少的时候去买,但还是会有风险”,张美萍说,据她了解,目前绝大多数养老院都有这方面的顾虑。“有的养老院在网上买,但那个菜价太贵了,养老院坚持不了太久。我有个想法:能不能请政府帮忙联系一辆车,给养老院统一配送蔬菜,我们提前列好清单,他们买好之后拉到我们院门口,我们消毒之后拿进去,我们出车费都行!”

  为何今年养老院无一例发烧感冒?

  张美萍说,往年立春一过,天气回暖,老年人患流行感冒、发烧的特别多。但今年养老院里无一例发烧感冒,“一方面得益于封院,交叉感染减少了,另一方面,考虑到现在老人生病以后外出就医不便,我们尽可能地做好预防,对老人的护理比以前更加精心”。

  张增秀老人今年96岁,在封院之前,她得了一次感冒发烧,用完药后老人的烧很快退了,但是却怎么都吃不下东西,为了能让母亲尽快地恢复食欲,老人的三个子女每天都会轮流来到养老院,陪伴母亲吃饭,就在老人食欲刚见好的时候,子女们突然接到了养老院“封院”的通知。

  “刚开始比较担心,因为养老院里老人比较多,如果我们不在的话,担心护理员不会像我们子女照顾的那样细致”,张增秀老人的二女儿康静说,“但是这些日子以来,护理员张老师、袁老师每天都给我发我母亲的照片、小视频,有时候还让我跟我母亲微信视频。老师照顾的真好!我母亲岁数大了有些痴呆,不怎么会说话了,但是在镜头里总是笑眯眯的,看起来心情不错,而且气色也很好,也没瘦,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跟原来我们子女陪伴的时候一样。”

  张美萍告诉记者,其实刚封院的时候,不光老人家属担心,老人们的情绪也不太稳定。“像有的老人本来子女是要接回家过年的,她们就会问‘为什么我儿子不来接我?为什么我女儿不来接我’,我们就慢慢跟她讲,现在外面疫情的形势有多么严峻,我们每个区域里也都有电视,每天都放新闻给他们看,慢慢地他们也理解了。”

  今年78岁的解基荣是院里少数的能自理的老人,她说,虽然今年不能像往年那样和孩子们一起过年,但是一点也不觉得孤单。“除夕的时候院里还给我们老人准备了头上戴的花,院里也挂满了吊钱和彩灯,非常喜庆,很有节日的气氛。这些天,我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出门溜达,但是可以看电视,看电影,我们这儿有个暖廊,有时候我就在暖廊上来回遛弯儿,锻炼身体,特别地轻松愉快。”

  为了老人安全 她们放弃回家

  众所周知,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本身就比较辛苦,疫情发生后,他们的工作比以前更繁重了。除了一遍一遍的消毒,还要不厌其烦地提示老人“该喝水了,一定要多吃菜,今天大便解了吗?没解咱想办法”。张美萍说,封院的这些日子,护理员几乎每天都得忙到夜里12点多才能上床睡觉,“一天下来,双脚常常肿的穿不上鞋子,因为双手经常沾水,每个护理员的手上都有张开的裂口。”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的几率,保证院内老人的生命安全,员工们都自觉采取“养老机构—居住点”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除此以外哪儿都不去,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我们院里有13名员工需要乘坐地铁和公交车,我们给这13个人配了N90的口罩,而且每个人随身携带盛放酒精棉球的小药盒,路上随时随地对手部进行消毒”,张美萍说。

  护士长冯冬梅的母亲从去年起一直卧床,以前每周她都要至少去母亲那儿两次,给老人处理压疮、上药。封院之后的这二十多天,冯冬梅一直没去看过母亲,还有一位护理员魏连珍,她家住在河东区大直沽街,也是本市第95例确诊病例居住的地方,第95例公布出来之后,魏连珍干脆住在了养老院,连家也不回。

  尽管目前本市并未出台文件要求养老院工作人员不许回家,但记者了解到,本市一些具备员工住宿条件的养老院,在封闭管理的基础上主动做了进一步延伸——为了杜绝任何感染的可能性,所有员工都住在院里,养老院与外界彻底隔离。在本月7日,天津市退休职工养老院、天津市失智老人康复照料中心就实施了彻底的封闭管理。

  “7号那天早上特别壮观,全院90多名员工拉着拉杆箱浩浩荡荡地来到院里,像要集体出去旅游一样。”天津市退休职工养老院书记尹莉告诉记者,从那天起,职工们就再也没出过养老院的大门。

  “没有一个职工向院里提出困难,我们护理四科的田珊珊是个二孩妈妈,小宝还没到一岁,还没断奶,我问她的时候,她笑着跟我说没事,正好借这个机会把奶掐了,跟我说的时候云淡风轻的,但是我听她科里的同事说,孩子视频的时候,哭的呀……你想这妈妈该是怎样的心情啊?我们有许多这样的员工都特别让人感动。”

  尹莉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天,养老院里一位老人去世了。“奶奶92岁了,走得很安详,也是寿终正寝。老人去世之后,因为院里不允许殡仪服务人员进来,我们护理一科的副科长许娜带着科里的人给老人做善后的事宜,给老人擦洗身体,穿衣服,打理得特别好。然后把老人抬到殡仪服务的担架上,再抬到火化车上,由殡仪服务人员接过去。家属在大门口等着跟殡仪服务车一起走,家属虽然没能进到院里来,但是因为我们工作做得细致,家属非常满意。”

  “我们这些职工虽然不像白衣天使那样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但是他们的表现真的很优秀,为了院里老人们的安全,他们牺牲了很多,在封院期间,他们还承担了许多本应老人家属们承担的责任。但是他们都特别知足,他们还怕我有心理负担呢!有时还反过来安慰我说‘书记,你看咱们在这儿,多安全,多好啊!’”

  目前,外地养老机构已经出现连续多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的案例。

  截至目前,本市养老机构未报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疑似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