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语录

  “去过宝坻百货大楼的,不管你有没有问题,一律登记。”

  “你总串啥门,你觉得人家欢迎你啊,人家是不好意思说你,给你留面子,你走了人家得怎么消毒啊。”

res01_attpic_brief

  “坚持住了,马上就会赢得胜利。”

  “所有人注意,你们都在家待住了,不要出门,有什么问题给我们打电话发微信,不用见面,没人想见面……”天刚刚亮,宝坻区林亭口镇小靳庄村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连日来,小靳庄村循环播放防控知识,发布疫情权威信息,以各种“土味宣传”直击民众心灵,让疫情防控宣传“飞”到全村各个角落。

  大喇叭宣传在农村最有效

  “我再强调一遍,去过宝坻百货大楼的,不管你有没有问题,一律登记,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是闹着玩的。”每天早上7点,宝坻区林亭口镇小靳庄村的大喇叭就传出村民熟悉的声音。坐在广播室内的是村党支部书记王宽,他神情严肃,语气略显强硬。“有人认为自己没事,就不登记,不能有这种想法,必须登记。”王宽继续对着麦克风喊道。

  王宽向记者解释自己着急的原因,“我们的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我有责任保护全村人民的安全。”王宽说,这段时间以来,他几乎没睡过一个踏实觉。

  从大年二十九到现在,村里利用广播不间断发布疫情防控信息。“我们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轮番播放,现在村民的酒席、聚会全部都取消了,串门走动的也没有了。”王宽说,“就连我们85岁的老支书,也主动请缨,一次次用喇叭喊话,用直白朴实的语言向村民宣传新冠肺炎的注意事项和疫情防控知识。”

  也正是从那时起,村里的大喇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看起来有些原始,大喇叭仍是乡村最有效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它的存在能有效解决部分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缺乏互联网信息获取途径的问题,第一时间将疫情防控信息更有效地传递给村民。”王宽说。

  顶住亲朋好友“人情压力”

  起初王宽也担心,村民会不会听腻了,不往心里去了。因为他发现,虽然多数村民很自觉,不串门,但是仍有几人不太“听话”。

  “在这个关键时期,某些人还是不自觉,还是去串门,你总串啥门,你觉得人家欢迎你啊,人家是不好意思说你,给你留面子,你走了人家得怎么消毒啊。”王宽一次次通过大喇叭提醒村民,他知道,说出来的话不好听,但是他必须说。

  王宽坦言,农村地区的防疫意识仍需要提高,对许多人来说,自己做到“少走亲戚,不聚会”并不难,难的是要顶住那些对疫情传播形势还不够了解的亲朋好友们的人情压力。“农村人,串个门早已经是个习惯了,没事去谁家坐会儿,所以我就只能再三强调这些问题,就是你去串门,人家不欢迎你。”在王宽看来,用普通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凝聚起防疫共识,才能更好地依靠群众,打赢疫情防控战役。

  60人志愿者队伍迅速集结

  王宽回忆,大年二十九之前,村子里像往年过春节时一样,街上有走亲戚的,有小孩子奔跑玩闹,还没有人意识到出现如此严重的疫情。

  一场会议让王宽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镇里面通知开会,布置防控疫情工作,要求各个村对武汉返乡人员进行排查,还要劝诫村民注意防护,少串门,少走动。”

  喇叭喊话、微信通知,回到村里的王宽立马开始落实相关工作。王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村干部提议,应该征集一些村民作为志愿者,辅助我们的工作。一下午的时间,老党员、年轻人主动报名,60人的志愿者队伍迅速集结完毕。

  王宽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让他感动的事情太多了。为了让所有村民做到足不出户,买药、缴费、送菜的任务,自然就落到王宽和所有村干部以及志愿者的肩上。

  最让他欣慰的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加强宣传,让村民学习防控知识,增强防控意识,现在看到村民不扎堆儿了,戴上口罩了,也没有走亲访友的了。

  村民出钱设置“值班室”

  昨天上午10点,王宽和村干部们一起到村口对过往车辆人员例行检查。王宽指着摆放在一旁的集装箱告诉记者,这是热心村民捐赠的。原来,设置路卡的第一夜是王宽值班,他在车里待了一晚上,冷到不行的时候就开会儿暖风,等稍微暖和过来就把车熄火。直到转天早上,王宽还苦恼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没想到,有村民出钱直接买了一个集装箱安置在村口,村民告诉王宽,关键时刻,能出钱出钱,能出力出力。

  在王宽看来,年味淡了,但是人心暖了。

  临近晚上,他又戴着口罩来到了广播室,用农村大喇叭播响了疫情防控宣传。正如他对村民喊话所说:“坚持住了,马上就会赢得胜利。”

  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