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口岸办获悉,为进一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本市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将从优化口岸布局、深入推进京津冀大通关建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电子口岸建设、加强口岸国际合作、优化口岸开放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推动天津口岸功能向京津冀各市区县延伸,形成以天津海空两港为龙头、各开放型市区县为节点的口岸辐射格局,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口岸。

  预计到2020年,天津海港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预期达到3.6亿吨,外贸集装箱吞吐量预期达到900万标准箱,国际邮轮进出境人员预期达到80万人次,空港进出境旅客吞吐量预期达到370万人次,空港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预期达到23万吨。

  优化口岸布局

  扩大对外开放

  优化口岸布局,推进口岸扩大开放是本市“十三五”口岸发展的重点内容。根据《方案》,在海港方面,将进一步推进海港口岸扩大对外开放。(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实现大港港区、高沙岭港区、北塘港区(中心渔港)三大港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形成天津港口岸“一港八区”由南至北全线正式对外开放大格局。同时优化口岸功能布局,突出口岸发展特色,推进大港港区建成石化产品枢纽港口岸,高沙岭港区建成先进制造业产品输出口岸,北塘港区(中心渔港)建成休闲旅游及冷链物流口岸。

  而在空港方面,将全面提升空港口岸运营规模和服务能力,建设区域枢纽机场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如支持空港口岸扩展保税仓储、商品展示、跨境电商、包装、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和采购等业务。推动空港口岸申报和建设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肉类等国家指定口岸;加快推进航空物流区建设,建设空港货运口岸大通关基地,开展“一站式”口岸通关服务,全面提升天津航空物流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增强空港服务辐射能力,承接首都机场溢出客货流,服务促进空铁联运、空陆联运向京冀地区拓展延伸。

  推进大通关建设 功能向京津冀各市区延伸

  据了解,在未来几年中,本市口岸部门将进一步深化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改革,实现海关报关、征税、查验、放行通关全流程一体化作业。同时加强天津区域内通关、通检一体化管理,实现企业可在天津区域内就近选择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办理报关报检手续;完善京冀重点企业服务协调机制,深化服务京冀重点企业发展;对京冀重点区域中央大企业、有通关需求的重点企业上门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区域通关问题,将进一步支持口岸服务区建设,推动口岸功能向京津冀各市区县延伸。

  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创新口岸通关模式。如将实施海港口岸通关流程与物流流程综合优化改革试点。实施进口货物“提前申报、货到验放”和在东疆保税港区出口货物“码头运抵”与物流流程综合优化改革等。

  加强口岸国际合作 对接国际通行惯例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加强口岸国际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口岸通关便利化也是本市口岸工作的重点内容。在今后几年中,本市将进一步畅通“津新欧”、“津蒙俄”货运通道,发挥天津港作为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作用,加强与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地口岸合作,服务促进与俄罗斯、蒙古国、中亚、欧洲的贸易往来。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口岸服务体系,建设多式联运物流监管中心,设立海铁联运业务通关服务窗口,建立多式联运便捷通关模式,实现多式联运一次申报、指运地(出境地)一次查验,对换装地不改变施封状态的予以便捷通关。

  此外,将进一步推进海铁联运和路桥运输通关便利化。建立健全中欧班列便捷通关协作机制,落实《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口岸通关保障工作方案,力争2018年底建成基本具备符合监管条件的中欧班列监管场所。(稿源:滨海时报 记者 赵贤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