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推进天开西青园建设 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新闻发布会。会上,西青区副区长柴树芳介绍了天开西青园建设进展情况。

  “为真正实现天开西青园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运行,我们在现有‘12345’战略发展布局的基础上,启动天开西青园‘五年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园区建设‘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柴树芳表示,园区全面加快建设步伐,项目落地落实转化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持续推进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西青区充分发挥天开西青园南站科技商务区的交通枢纽优势,开展南站地区“站产城”一体化设计,保障津雄、津沧城际铁路引入,构建区域职住平衡格局。另一方面依托南站交通枢纽,实现津内区域快速互联互通,津沧高速至天津南站专用通道已建成通车,实现了与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8分钟、与天开园核心区10分钟快速连通。

  不断完善健全政策体系,围绕前期出台的20条天开西青园专项支持政策,西青区连续5年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政策兑现。

  “我们以“政策兑现前置化”为导向出台政策实施细则,确保项目落地即兑现,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同时,加大基金建设力度,一次性拿出2亿元用于政府引导基金建设,着力打造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目前参与出资天开园创业种子基金、海棠海河天开园子基金、京津冀成果转化基金、双碳创业投资基金等四只基金,已吸引社会资本近11亿元,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初显成效。”柴树芳说。

  为最大力度帮助那些资质优、潜力大、前景广的企业或项目快速成长壮大,西青区重磅推出了“西翼金种子计划”,先期安排2亿元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建设4万平方米“金种子基地”,未来3年内培育出150家“金种子”企业。对每颗金种子在给予资金、载体支持的同时,在政务服务、科创服务、产业配套服务上给予最优先和最大力的支持,为企业成长注入强劲动力,加速形成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的科创新局面。

  同时,西青区大力发挥创新平台的牵引作用和筑基作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引擎。目前已搭建六个高水平的成果转化产业平台,包括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转化平台、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创新平台等。平台计划引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企业60家,引进高层次研发团队80个,引入专利1000项,围绕两大主导产业形成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共同支撑西青区五大产业链做大做强,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据介绍,天开西青园建园以来,园区新增引进项目159个,注册资金共11.6亿元,项目来源广泛,涉及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等多个地区,与园区既定主导产业方向高度契合,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纳米纤维素产业基地项目,是核心区首批入驻项目之一,目前转化至天开西青园实施产业化发展;还有南开大学电极材料中试线及锂/钠电池电芯中试项目、南大生科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创新转化基地项目等4个项目是来自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或高校师生校友创办企业。

  “此外,我们还通过现有的重大创新平台汇聚起一批高精尖技术项目,比如,国内首创胆结石微创手术机器人、国内战备与应急创新医学产业化、国际首创肿瘤纯物理精准治疗模式、重大疾病标志的体外诊断技术平台等。现阶段天开西青园还有在谈重点项目47个,计划投资额14.59亿元。”柴树芳说道,“未来,天开西青园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带动更多资源躬身入局,实现与更多创新创业主体的携手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