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春节假期,不少家长集中给孩子兑现之前的奖励。出门游玩、买回各种心仪物品,短时间里实现各种愿望的孩子心情无比美丽。然而,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开学也近在眼前了,家长们迅速“变脸”,忙着催促孩子赶紧收心,最重要的是完成寒假作业,把春节时落下的功课补上。从有求必应到严肃提醒,孩子们的心情像坐了“过山车”。

  现象1:过春节 接礼物接到手软

  过年就是过孩子,谁在这个春节没有收到过长辈的礼物呢?去年考上重点高中的小乐在这个寒假就“收获颇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母的承诺在春节前就已经陆续“到账”,趁着春节拜年聚会,家里其他亲戚的礼物也一下子摆在面前。小乐说,压岁钱是长辈给的最不用动脑子、最直接的奖励了,可我也不想看到他们用钱“砸”我。所以我早早在心里设计了一个“收礼计划”,还跟爸妈商量了一下。已经上高中的我学习压力比以前大,对学习效率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我要收的礼物最先要考虑的是对学习有帮助,因此一个内存大的iPad和一套我早就看好的电子学习资料老早就让爸妈和姥姥姥爷奖励给我了。我还喜欢打篮球和羽毛球,就让爷爷奶奶掏钱给我买了一个好篮球和一支羽毛球拍。

  跟小乐有计划地收礼物不同,还在上小学的小然假期里收礼物收到了手软。小然开心地说,春节就是大人们兑现承诺的时候,这是亲戚家里几个孩子聚会时讨论的一致看法。当然,要收到更多礼物或者让家长有求必应,我们在学习上就要先达到跟家长保证的目标。就拿我说吧,期末考试前,我跟妈妈定下的目标是我要考到班里的前三名。成绩下来超出预期,我是全班第一名,爸妈毫不犹豫就兑现了奖励——去东京迪士尼玩,而且还在旅途中额外给我买了好多礼物。春节亲戚们也送了各式各样玩的用的,现在我的房间里堆了七盒的乐高玩具、三个书包和厚厚两摞图书。收到了这么多礼物,爸妈还不忘教育我一番,下次想得到更多的礼物,就要考得更好,否则礼物减半。听了这话我有点憋气,不过谁让大人们掌握主动权呢,要是完成不了他们的要求,大不了不让他们买礼物呗。

  现象2:快开学 各种催促听得心烦

  收到礼物的心情是愉快的,但春节假期结束就要准备开学,家长们的催促也随之而来。初二学生思莹有些郁闷地说,前几天爸妈还带着我出去逛吃,带着我去参加各种聚会,哪知道他们上班第一天回来就跟我板起了面孔。妈妈先是问我寒假作业都做完了吗?催我赶紧认真写完作业,然后再预习一下下学期课本。就连我爸都在我耳边叨叨,什么别看现在还是上初二,一学期一眨眼就过去,下半年就上初三了,心里要有个紧张劲儿,别每天还晃晃荡荡的,要有个计划什么的。他们两个人这一催促,让我过春节的美好心情一下子全散了,感觉从他们的乖女儿变成了监管对象。

  今年即将小升初的小琪这两天也很不开心,前些天还被妈妈带着去旅游聚会的她,在春节假期结束后就被约束在家。按小琪妈妈的话说,马上就要小升初了,虽然现在还有摇号上名校的机会,但是声誉不错的民办校还是要争取争取,所以功课是绝对不能落下的。小琪说,老师留的寒假作业在春节前就写完了,这两天是在家里写提高班的作业,还有妈妈找来的课外题。每天妈妈要在我耳边唠叨上好几遍,“赶紧收心”“塌下心来做题”“多做几道数学大题”……这些话她没有说烦,我都听烦了。

  讲述:从热火罐到冰块 现在心情很糟糕

  从过春节各种热闹的游玩聚会收礼物,到开学前被按在书桌前做题看书,孩子们的心理落差是巨大的。初一学生小睿说,大人们过完春节假期就去上班,心理上都还有不适应的感觉呢,我们从无忧无虑的过节状态突然被要求静下心来看书学习,心情也变得很糟糕。这两天跟同学在微信上聊天,发现大家寒假的状态都差不多,刚放假的时候,有的同学跟家人出去旅游,有的去上寒假提高班,过年这几天也都是特别开心,谁想到家长几句话就让我们兴奋的心情消失了。

  小睿的同学小哲觉得,让人心情变差的不仅仅是家长的啰唆,还有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定的新目标。小哲说,期末考试刚完成了总分进班里前十名的目标,得到了家长承诺的奖励。这还没开学呢,妈妈又给他定下新学期考到班里前五名的目标,还严肃地跟他说,新学期的课外班已经报了名,课外练习题也准备好了,他只要踏踏实实地听讲做题就好了,这样的话这几天反反复复在他耳边念叨。

  专家:别陷在“目标—奖励”的循环里

  12355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首席心理专家东玉林老师表示,春节是孩子们感到最开心的节日,家长们也会借着节日的好心情积极跟孩子兑现承诺。在能力范围内的适当鼓励,会让全家心情愉快,对孩子也是一个激励。不过看似皆大欢喜的兑现承诺、给孩子买礼物,如果方法不对,也只会高兴一时。首先,不必给孩子“送大礼”,适当的奖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激励,而不是给孩子“只要我完成目标,就可以无限度提要求”的错觉;二是兑现承诺尽量别集中“轰炸”,如果可以拉长战线,还可以让孩子的期盼心理逐步得到满足,孩子有期待才有动力;三是家长别轻易给孩子各种承诺,但是承诺了就要言而有信,而不是在孩子完成要求后还东拉西扯。建议家长不要借着已经兑现承诺的心理优势,继而对孩子疾声厉色提出新要求。家长和孩子不要陷在“完成目标才能给奖励,给了奖励就要继续完成下一个目标”的循环里,打击孩子的进取心。家长和孩子都要心态平稳平和,奖励只是努力进步的手段,而不要被当成诱饵。(贾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