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是提炼鸦片等毒品的原料,罂粟壳中含有吗啡等物质,非法种植买卖、在食品中添加都被明令禁止。然而,记者近期在多地了解到,一些火锅店、小吃店为了吸引顾客,竟然大肆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

将罂粟壳作为调味品在食品中添加,在一些地方颇为流行,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9月下旬以来,陕西延安、榆林、宝鸡等多地的面皮、羊杂汤等风味小吃中,先后检测出罂粟壳成分。

事实上,不仅是陕西,罂粟壳入调料事件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曾被发现。上海嘉定区小艾龙虾店的何涛,在用于加工小龙虾的原料中添加罂粟壳,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川一位在多家火锅店做过十多年的厨师告诉记者,餐饮店用罂粟壳作“秘方”是为了留住客人,一般小店用的多。[详细]

食品中添加的罂粟壳从何而来?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调料店在公开售卖,网络上罂粟壳销售市场也已经形成。

记者来到四川南部小镇的“调料一条街”。在一家名叫“童记干杂店”的调料店,女老板向记者介绍了一种“能把客人留下来”的香料。记者看到,这种香料就是罂粟壳。女老板介绍,好一点的罂粟壳200元一斤,非常畅销,“不少小火锅店在买”,并且“保证效果很好”。

互联网上,公开销售罂粟壳的商户更多。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罂粟壳又叫米壳,在网上搜索“米壳”,发现多家网上商店在出售。[详细]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赵岚告诉记者,罂粟壳中的生物碱虽然含量较少,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长期食用容易成瘾。并且,长期食用含有罂粟壳的食物,还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早在2008年,在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中,罂粟壳就被列为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然而,食品监管何以存在如此大的漏洞?

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协调科科长刘英表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不法摊主违法在食料中添加罂粟壳的查处上,存在取证难、查处难等困难。[详细]

罂粟壳虽然味道给力,但常吃不仅容易上瘾,而且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显然,谁也不希望,仅仅因为嘴瘾丢了健康,将罂粟壳赶出餐桌刻不容缓。但问题是,谁也不会明目张胆的宣传自己食品“别具风味”,是因为料理有鬼。

 如何剔除食品中的罂粟?其实,有关部门的“办法”不断。但执行呢?现实中真正因贩卖、使用罂粟壳,而受到惩罚的商家却是寥寥无几。而网上罂粟壳也依然半公开的出售。

因此,当下而言,杜绝“罂粟壳加料”,要“办法”更要法办。有关方面,一方面要加大对网上贩卖的打击力度,掐断罂粟壳的来路。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不良商家的惩处力度,消灭罂粟壳的出路。[详细]

国内整体消费水平偏低,低端需求广泛存在,诱发了市场机会主义的行为,这是添加罂粟壳成为一些餐饮店的“潜规则”的客观因素。添加罂粟壳成为一些餐饮店的“潜规则”,既暴露出部分商家的“缺德”与挑战法律底线,也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短板。

当然,国内食品生产经营呈“多、小、散、乱”的格局,产业结构还有待提升,产品质量保障能力还不强,这也是“罂粟壳加料”成为一些餐饮店的“潜规则”的又一原因。

很清楚,从源头上杜绝“罂粟壳加料”,不仅仅是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问题,更是禁毒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详细]

我们在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问题与禁毒问题上,并不缺少法律法规,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推动建立“社会共治”体系,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全方位地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加快推动政府、社会、消费者共同参与监管,从根本上解决有限的政府监管力量与无限的监管对象的矛盾。转发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