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是深入推进“三融”,优化类型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职普融通是指通过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两者之间共同设计课程、互派师资,实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积极推进职普融通,截至2021年年底,已经建成50所特色普通高中和54个学科特色课程基地。复兴中学携手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南开翔宇中学携手天津市南洋工业学校、耀华中学携手天津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职普融通在津沽大地上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实践和探索。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和教学基地提升了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普通中学夯实了学生的校本课程理论功底,职业教育和普通中学资源互补,实现双赢。

2022年8月,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落子天津。2022年8月,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落子天津。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天津职业教育属国家一流梯队。截至2021年年底,天津全面完成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7所高职院校、10个专业群入选全国“双高”计划。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天津荣程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华为、麒麟、长城等信创企业和院校等,牵头成立了天津职业教育信创产教联盟;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海鸥集团联合打造国内高职院校首条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生产线……“产教融合让我们为智能科技产业链培养出了大批新型技术人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丹阳如是说。

  科教融汇是指融合汇聚科技和教育的力量,主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截至2021年年底,天津有5所高校、12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111个本科专业和111门本科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点。近些年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与华为、腾讯等国内一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围绕计算机、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网络安全、图像处理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交流与研究,促进高校学科交叉融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今年我国科技创新全球排名上升为第11位,与2012年第34位相比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世界强国相比,基础科学研究仍是一个短板。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启动实施“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作为全国首批试点高校,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组织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围绕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工程力学、考古学等基础学科进行专门人才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项工作持续十年、二十年,必将培养一大批基础学科的优秀人才,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将得以充分彰显。近些年来,我市高校纷纷增设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比如天津工业大学的飞行器制造工程、化学生物学,天津师范大学的计算及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目前,这些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21年,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揭牌成立。2021年,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揭牌成立。

  三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亟待深化。党的二十大将教育、科技、人才系统谋划,一体部署,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重要战略意义的深刻认识,反映了新时代新征程对科技、教育、人才的更强需求和更大期待。然而必须看到,“三融”教育类型定位的进一步优化,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深入推进,还面临着体制机制的障碍,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作用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通过教育领域深化改革,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作用。基于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天津力量。

  本期特邀专家:李勇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