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既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基础打得牢,社区治理好,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城市发展的大厦才能更加稳固。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飞地”由于行政区划和管辖权不统一,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潜在风险和现实难题。2020年起,一场“飞地”基层社会治理攻坚战在津沽大地打响:天津以雷霆之力砸“虚焊”去“淤结”,去繁就简、拨云见日、明责赋权,原本的垃圾堆积地,改造成健身广场;以前的违建,变身如今的绿地……546块“飞地”告别无主之地的困扰,体制机制理顺了、属地责任压实了、民生保障兜住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多了。从“无主”到“有主”,天津“治”出了责任边界,填补了管理真空,实现了区域治理体系的全面覆盖,“理”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
历史的人要干历史的事。但历史的事不完全透亮如镜、明白如话,很多掺杂了岁月“尘埃”、信息“噪音”,或人为因素的“干扰项”,经年累月,渐渐成为“陈年旧账”“历史难题”。
“飞地”现象之所以延续日久,有的存在数十年,很多是因为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也有后来者认为“新官难理旧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历史的线头越缠越紧,治理的责任主体若有若无,说不清理还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想释其然。直面历史遗留问题、勇于破解难题和困局,不仅需要智慧和谋略,更需要魄力和勇气、需要定力和静气,需要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飞地”治理关乎基层治理效能,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稳定大局。基层治理,关键在“心”,这颗心,就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真心。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站在百姓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让“人民”二字的分量体现在工作成效中。如今,一排排老旧居民区刷新了“颜值”,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一批批重点帮扶人员纳入台账,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群众关心关切的户籍、学籍等问题上,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带着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是一场以心换心的考验,需要倾心倾情倾力作答。只要我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就一定能维护好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痛点难点,就是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治愈一个痛点,就是打开一种工作局面。无论是牢牢抓住“属地化管理”这张“方子”,明确权责边界,严格落实责任,破解“飞地”治理之难,还是聚焦群众的大事小情,构建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平台,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效果为导向,哪里有“症结”,就着力攻克哪里,着眼于解决民生难题、化解基层矛盾、提升服务能力。广大党员干部惟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拿出“迎着问题上、追着问题跑”的状态和“一竿子插到底”作风,精准施策、攻坚克难,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底,才能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跑好历史的这一棒、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天津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