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73年前解放天津牺牲的张豪烈士的姓名补刻在英烈名录墙上,通过视频,张豪烈士的家属看到崭新的金色名字镌刻在了庄严肃穆的汉白玉墙面上,顿时百感交集。他们含着泪激动地连连说着:“73年过去了,今天终于了却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愿。”

▲平津战役纪念馆主展馆三楼英烈业绩厅英烈名录墙▲平津战役纪念馆主展馆三楼英烈业绩厅英烈名录墙

  24岁,他牺牲在天津解放的那一天

  张豪,原名张登林,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平津战役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5师343团宣教股长。

  1925年,张豪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二叔是位私塾教师,张豪从小就听二叔讲外面的世界和国家的形势,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2岁时,卢沟桥事变爆发,随后南京沦陷。上初中后,随着知识的丰富与眼界的拓宽,看着大好河山惨遭日寇蹂躏,救国救亡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抗日的新四军来到张豪的家乡,共产党在盐城建立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当时年仅18岁的张豪听说后,从家里走到盐城市,报名进入抗大学习,也正是这时候他正式改名为张豪。1945年5月,为了应对日寇对盐阜地区发动的“拉网式”大扫荡,抗大五分校被迫暂时停办,张豪等学生全部结业分配到各地去参加火热的抗日斗争。张豪也奔赴抗日前线,远离亲人、远离家乡。直到他在部队发来电报,家人这才知道他的行踪。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解放战争爆发。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打响。12月,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全体沿北宁铁路南下,30日抵达天津西北郊,张豪所在的2纵4师10团(天津解放后,所在部队番号为39军115师343团)集结于南运河南岸。1949年1月14日,天津战役打响。纵队决定张豪所在师协同兄弟部队作为主攻从西向东在西营门突破,沿西大街向东发展,夺取金汤桥、金刚桥。城防突破后,张豪随部队沿芥园大街向东展开攻势,接连夺取了千佛寺、铃铛阁中学等重要据点。1月15日拂晓,在攻占东北角附近的青年会大楼(解放后成为天津人熟知的天津市少年宫)时,24岁的张豪被敌人暗火力点机枪击中,壮烈牺牲。

▲张豪烈士证明书▲张豪烈士证明书

  当时2纵司令员刘震等后来回忆了当时的激烈战斗场面:张豪所在的团在南运河北侧第19号与第20号堡之间实施突破,24名爆破手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抵近实施爆破,先后牺牲,但终于打开了突破口。这个团的2营营长许俊信中弹牺牲,团长王扶之腿部中弹负伤,仍然躺在护城河的冰面上指挥战斗。直至最后胜利,张豪所在的2纵付出了伤亡5797名指战员的代价。1月15日下午3点,天津宣告解放。而包括张豪在内的4106名干部战士却永远倒在了天津这片土地上。

  等着盼着,等来的却是牺牲的消息

  关于张豪烈士的故事,大多是张豪的外甥女陆芹讲的。

  56岁的陆芹是张豪三妹张登玉的小女儿,张豪是家里的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下面有三个妹妹。陆芹虽然与这位烈士舅舅从未谋面,却听过不少他的故事。

▲张豪的外甥女陆芹▲张豪的外甥女陆芹

  在张豪牺牲之前,张豪的家里发生了一连串的变故。第一年,张豪的爷爷去世,第二年,张豪的父亲生病去世。按照张豪老家的农村风俗,父亲去世,儿子是要剪一小撮头发为父亲钉棺材盖的。因为张豪无法回来,所以当时他父亲的棺椁不能直接入土,只能用砖头垫着四个角,上面仅覆盖一层薄土,以便唯一的儿子回来剪发封钉入土。

  等啊等,张豪的母亲和妹妹一家人,望眼欲穿等着家中唯一的男丁打完仗回来。可是,到了解放后的1950年,等来的却是一张在乡里工作的乡亲带回来的报纸,上面写着烈士张豪以及家乡的地名,部队番号已是39军115师343团,职务是团部宣教股长,在解放天津战斗中牺牲。当时村子里还有一位姓张的战士也在部队,所以暂时无法确认。然而隔了几个月,同村的另外一位姓张的战士从部队回来了,乡里这才确定在天津战役中牺牲的张豪就是村里原来的张登林。陆芹听母亲念叨过当时的场景。陆芹说:“当乡里把通知告诉我的外婆的时候,真的是晴天霹雳!仅仅三年,三代三个顶梁柱就相继离世,可怜的外婆悲痛欲绝,当场就哭晕了过去。”

  因为家里没有了男丁,张豪的母亲领着三个女儿艰难度日。幸好后来作为烈属有了国家帮助抚养,陆芹的二姨和妈妈这才得以走进校门去读书。从陆芹记事的时候起,她就记得,“外婆时常念叨着舅舅的小名以泪洗面,抚摸着戴在手腕上的两只银镯,那是张豪牺牲后,没过门的对象退回来的。那两只定亲的银镯就一直戴在外婆的手腕上,直到她老人家生命的最后一刻。”1984年冬天,张豪的母亲去世,享年81岁,老人临走前最后念叨的,就是一定要找到张豪的归宿。

  陆芹说:“外婆在世的时候也曾想找到他儿子牺牲的具体地点,找到他的最后着陆之地,然而,由于以前信息不畅,交通不便,加之经济条件不好,虽然想了很多方法,可是都没能了却心愿。外婆去世后,我们也曾努力过,打了很多电话,都没有结果。这一直是外婆、姨妈与妈妈心头的一个结。我的妈妈是舅舅最小的妹妹,两个姨妈都已经相继去世,眼看着妈妈也一天天的老了,我们做儿女的如果还不能为妈妈了却这个心愿,或许,也会给妈妈留下一个永远的遗憾,所以,我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去一趟天津,去找寻已经长眠于地下近73年的舅舅!”

  千里寻亲,平津馆了却一家人心愿

  2021年10月19日,趁着疫情见缓,陆芹和姐姐,带上78岁高龄的母亲,从千里之外来到张豪烈士在生命最后一刻战斗过的天津,寻访他的踪迹。

  陆芹小时候一直听外婆说,舅舅是解放天津时在杨柳青镇牺牲的。于是,她们带上了一束黄白鲜花,直奔杨柳青镇的天津市西青区烈士陵园。然而,当她们向工作人员查询张豪烈士的姓名时,却被告知查无此人。工作人员建议去西青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看看,但到了那里,依然无果。“当时接待我们的同志,提醒我们到平津战役纪念馆再去查找,那里保存着整个平津战役的烈士名单。”陆芹说,这仿佛是她们最后的希望。于是,立刻奔向平津战役纪念馆。不巧的是,当天刚好是周一,是文博场馆的例行闭馆日。千里寻亲的一家人当即决定改签已经订好的高铁票,第二天上午再去平津战役纪念馆查询。

  “这一次,我们一定要找到舅舅!”

  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平津战役纪念馆。走进平津馆展厅说明来意,工作人员热情地将他们直接带到英烈名录墙前,见景寄情,睹物思人,墙面上镌刻的一个个烈士的姓名在他们一家人看来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想到这些烈士和张豪一样,都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目光中充满敬意。

  对照着烈士籍贯,一个一个地找寻自己亲人的名字,找了几遍都没有找到,他们的心情一下子又跌入谷底,站在墙前静默不语。平津馆工作人员马上联系负责烈士寻访确认工作的几名同事,全力查找线索。在翻越大量资料后,终于在一份电子文件中找到了籍贯等相关信息有待完善的一条记录:“张豪,第39军115师343团,团部宣传股长”,看着和手中烈士证资料完全吻合的信息,一家人不禁失声痛哭。原来,平津战役英烈名录墙是以英烈的籍贯为分组镌刻的,但是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电子档案中,只有张豪当时参加平津战役时的职务和牺牲时间,始终没有籍贯、出生等信息,虽也作过联系核实,但至今无法联系上家属。因此,张豪的名字一直没有镌刻在英烈名录墙上。

  看到此情此景,平津馆工作人员也非常欣慰。

  陆芹说,当天走出平津战役纪念馆的那一刻,她和姐姐,站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广场上,对着天空大声喊出了深藏心底几十年的话:“舅舅,我们找到您了!您是人民的英雄,您是我们的骄傲!”

▲陆芹(左一)和姐姐陆平、母亲张登玉,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张豪的电子档案前合影▲陆芹(左一)和姐姐陆平、母亲张登玉,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张豪的电子档案前合影

  人民不会忘记,寻找英烈的脚步一刻也不停歇

  清明节前夕,平津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张豪烈士的姓名补刻在英烈名录墙上。通过视频,张豪烈士的家属看到崭新的金色名字镌刻在了庄严肃穆的汉白玉墙面上,笑中带泪,激动不已。

  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姚剑波说:“为烈士正名,接烈士‘回家’,这不仅是每一位烈士家属、生前战友的殷切夙愿,也是平津馆的使命与担当,更是和平年代人们不忘初心、铭记历史的鲜活教材,我们寻访烈士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歇。”

  平津战役牺牲的7030烈士中,绝大部分只留下了名字和简单的基本信息。当时战争期间,留下来的名录信息都是手抄的,在反复的信息抄录中难免有所出入,而且有的资料已经残破不全,也永远无法再找当事人核实了。2015年12月,有烈士家属在北方网“政民零距离”专区留言,标题为“寻找我爷爷天津战役38军112师334团宁树宣烈士骨灰”。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看到网络上的信息后,主动与烈士家属取得联系。经过查询档案、几番核对,发现档案资料里有“牛树宣”,和家属所说的宁树宣烈士的相关信息完全吻合。但更改档案信息需进一步核实烈士籍贯、入伍经历等,因为时间久远,而且烈士家属无法提供准确的原始资料。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就多次与烈士籍贯所在地吉林省吉林市民政部门联系沟通,详细说明具体情况,最终开具了有关证明材料。2017年,烈士英名终于补刻上墙,宁树宣的孙子特意寄来了一封“表扬信”。信中说到,这份期许在持续二十年,跨越两代人之后,终于心愿得偿。

  开馆至今,平津馆工作人员走访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555个区、县、镇的民政部门、党史征集部门、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队和家乡,对平津战役中牺牲烈士的姓名、职务、入伍时间、籍贯、立功情况、牺牲地点等逐一进行核实,归纳整理。通过25年的努力,“平津战役烈士名录墙”从开馆之初上面的6639名烈士的名字,到现在经过25次补刻,相继有205名烈士姓名被补刻到名录墙上,截至目前,共有6844名烈士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平津战役烈士名录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