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线下招聘会日前在津南区海棠众创大街举行。“本次招聘会邀请了凯尔测控、鸿远电气、云致科技等近200家企业,涉及电气工程、动力机械、信息科技、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吸引了天津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14所海教园院校应届毕业生以及各类社会求职者2000人前来应聘。”津南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线下招聘,区人社局还依托“就业云超市”数字化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不断完善线上智能匹配与线下精准对接相结合的互动机制,拓宽岗位信息发布渠道、提升岗位匹配精准度。
市人社部门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等多措并举,近年来出台实施“稳就业32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20年,协调1.1万个岗位定向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帮助8.9万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帮助3.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新增就业37.1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年以来,本市居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市新增就业8.83万人。除了确保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实现稳步就业外,本市还制定了“多渠道灵活就业22条”,健全灵活就业促进机制。2020年以来,全市共为1700余名创办个体经营实体的灵活就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亿元,发放贴息1600万元,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促进灵活就业供求对接,开展线上新业态灵活就业专场招聘、服务企业用工“接链”等活动,开辟新业态灵活就业专区。
日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合发布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的通知,从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政策、重点缺工企业用工输送补贴政策、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政策、创业房租补贴政策、创业人员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等五方面加码升级。比如,在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园林、排水、环卫、地铁、公交等公共民生保障服务领域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企业,将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在创业人员一次性创业补贴发放有关规定基础上,符合条件的人员创办企业正常经营满12个月,带动就业1人以上并缴纳12个月社会保险费的,可申请享受3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新办法实施后,本市鼓励创新创业等相关政策也做出了调整。“比如,我们将孵化基地认定条件中在孵企业数量由‘入驻的生产经营满6个月在孵企业不少于30户’,调整为‘入驻的生产经营满6个月在孵企业不少于20户’,将创业者申请享受创业房租补贴的申报期限由‘自企业注册成立之日起1年内’,调整为‘自企业注册成立之日起2年内’等,调整后,将有更多人享受到政策的利好。”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