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天津港保税区,有一处集生态补水、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环境功能于一身的公园——临港湿地公园。自从去年10月公园二期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游人,昔日干涸盐碱滩,如今已变身网红打卡地。

  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开发要以生态保护为主,要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走进临港湿地公园,一片鹅黄、玫红、翠绿,藏在柔柔的枝头上,躲在片片的花瓣中,隐在粼粼的波光下,荡在暖暖的春风里……静待游人去发现、去感受。樱花、二月兰、红宝石海棠、黄刺玫、碧桃等竞相开放,不少水鸟或在湿地浅滩上踱步觅食或在水中游弋嬉戏,碧水映着蓝天,乔灌木繁密丛生,曾经干涸的盐碱滩,已是风景美如画。

  “妈妈快看,这些花好漂亮啊!”“宝贝,妈妈给你拍张照。”市民张女士拿着手机,各种角度一路跟拍,留下美好时刻。“从朋友圈看到临港湿地公园景色很美,今天特地带孩子来玩,确实不错,正好拍点照片。假期来这里踏青赏花看鸟,是个不错的选择。”

  据了解,临港湿地公园二期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原是一片干涸的盐碱地,只有在汛期才能靠雨水和地下水补给形成季节性湿地,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中的候鸟提供了短暂又宝贵的栖息地。为了有效修复湿地生态功能,保护鸟类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2018年10月临港湿地公园二期按照国家湿地公园要求开始建设,既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要延续一期湿地功能,增加对原生湿地的保护,进一步完善保税区临港区域生态环境。 

  临港湿地公园二期主要分为科普宣教区、人工湿地区和原生湿地鸟类保护区三大区域。公园北部的科普宣教区是让公众了解自然、认识湿地、传播科普知识最直接的平台;公园中部的人工湿地区通过潜流湿地、表流湿地中基质、植物、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有效去除氮、磷等污染物,改善水质,净化水体;公园南部是原生湿地鸟类保护区,主要以现状水鸟栖息地为核心区域,针对不同种类水鸟栖息时对水深的要求进行地形塑造。同时,进行植被补栽、增殖放流,增加鸟类食源植被,恢复生态系统,使之更适合水鸟栖息。

  值得一提的是,临港湿地公园二期还兼具水处理功能,可综合利用临港现有雨水管网,收集湿地二期周边约178公顷范围内的初级雨水,并利用现有雨水管网和景观河道进行调蓄,经初级雨水强化处理系统进行高效预处理,再经湿地深度净化,出水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从而有效净化了初级雨水,为区域提供了优质生态补水。

  今年春季,天津临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提早对临港湿地公园开展养护工作,为游人提供优美风景的同时,也为鸟类提供了更好的栖息环境。在春季候鸟迁徙高峰期,临港湿地公园二期已吸引了白鹭、珠颈斑鸠、黑翅长脚鹬等上百种鸟类来此栖息,其中不乏凤头蜂鹰、黑翅鸢、红脚隼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里已经成为滨海新区一座重要候鸟驿站。保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保税区以生态建设提升区域价值,着力打造绿色城区。“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美丽“滨城”建设关键之年,保税区将进一步完善双城绿屏建设,实施空港生态绿廊园路工程,结合海洋岸线生态修复,启动岸线修复二期工程等项目,进一步优化、提升区域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打造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宜业宜居国际生态活力新城,为美丽“滨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