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抗击疫情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世界范围内疫情发展仍不容乐观的情形下, “新冠肺炎疫情”也成为了两会的热议话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抗击疫情给中医药发展带来哪些启示?下一步战“疫”中,中医药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参加两会的天津代表畅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01

  张伯礼:中医药要与时俱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根据多年从事中医药事业的经验谈了通过人工合成替代珍贵野生动物药材的成效。“人工麝香的药效虽然不能100%等同于从野生动物身上提取的成分,但是药效相当于天然麝香的70%左右。人工麝香满足了340多种中药对于麝香的需求,也保护了野生动物。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医药应该与时俱进,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就要保护。”

  他还建议,将中医药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医可以第一时间成建制地组织队伍承包定点医院医疗救治工作,这是中医的优势。同时,我建议一些中医医疗机构平时要加强包括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病房等基础力量的建设。

  02

  张伯礼:中医药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张伯礼说,近年来国务院等部门相继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这些纲领性文件强调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基因植入和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为此,他建议中医药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编写简单易懂的中小学生中医药读本,以多种形式构建学生能听懂、有特色、重体验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成立中医药顾问讲师团,组织中医药领域专家,组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顾问讲师团,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和技术指导。开展课堂内外中医药体验活动,鼓励建立中医药特色班级、兴趣小组及社团,将学生的爱好、特长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

  03

  张智龙: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建议,将中医药机构和人员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在国家各级疾控中心中设立中医科室或在相关科室中配备中医人员,以更好发挥其在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的作用。

  他认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重症转轻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行的疾病防御体系中缺乏中医体制机制设置,影响了中医药早介入、深度融合的发挥。”

  张智龙表示,2019年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建立有效机制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但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没有中医药的内容。”

  更为紧要的是,我国各级疾控中心均没有中医机构设置和中医药人员的配备。张智龙建议尽快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增加发挥中医药作用的相关规定,畅通中医药参与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渠道。

  04

  张智龙:调整中医药收费项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近年来,人民对中医药的需求日增。“但在全国9360项医疗服务项目中,涉及中医类治疗项目只有267项,其中‘中医外治’35项、中医骨伤70项、针法与灸法12项、拔罐法7项、其它针灸治疗15项、中医推拿治疗67项、中医肛肠治疗41项、中医特殊治疗20项。”张智龙认为,中医治疗项目偏少,制约了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中医治疗项目不细化,限制了中医治疗技术的创新应用。

  而且中医治疗项目价格低,体现不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也正是由于中医药服务项目收费低廉,使许多中医院放弃使用中医中药,中医药服务项目少、价格低廉成为制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瓶颈。

  张智龙建议,扩大中医治疗收费项目,出台全国中医治疗项目收费价格指导原则,以便全国统一治疗收费项目的价格。此外,他还建议: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行补贴,把价格提升至符合价值,足以能影响医院和医生的诊疗行为,并满足病人需求。这样在政府的价格支持下,人民群众就能够享受到方便、价廉、效验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就能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才会实现。

  综合 | 新京报 中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