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津市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2018-2035年)》的专项规划之一,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统一组织下,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相关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天津市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路网专项规划(2018-2035年)》方案。近日,该方案进行公示。

  规划背景

  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原规划路网是按照原开发用地规划确定的,路网密度大、路幅宽,主要服务机动车出行,与当前我市建设生态屏障区的理念不完全一致。

  按照屏障区总体规划,屏障区内将降低开发强度,提升蓝绿空间占比。为实现道路与生态功能的融合,编制了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路网专项规划。

  规划范围

  鉴于屏障区内高速公路已基本实现规划,二、三级管控区内部道路骨架已基本形成,本次重点规划一级管控区内的生态道路,同时对穿越一级管控区的交通干线道路进行“减量化”调整。

  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级管控区内,按照“通达、循环、含蓄、智能”原则,构建以游览路为骨干、林间路为支撑、田间路为补充的三级生态道路,实现“以路为线、串园成链、联片成网”,打造“可到达、可进入、可参与、可体验”的生态交通示范区,区内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5%以上。

  路网功能层次

  生态道路划分为游览路、林间路、田间路三个层次,规划总里程约1560公里。

  1第一层次为游览路

  遵循“通达”原则,跨行政区串联各生态片区,实现不同生态空间的连通和到达。布局上沿着“一轴两廊两带”生态空间,依托河堤、 湖岸、过路通道等,串连湖泊、湿地、林地等,形成“5横2纵”的“天”字形布局,规划里程约160公里。

  道路建设标准以步行、自行车通行为主,同时满足游览汽车通行要求。

  2第二层次为林间路

  按照“循环”原则,承担各生态片区内主要休闲道路的功能,串联片区内部分散的生态斑块,对外与游览路无缝衔接。布局上依托各 生态片区内的林、水、湖等进行布设,形成“来回不同路,往来不同景”的品质绿道,总长度约570公里。

  道路建设标准应因地制宜,采用灵活的道路宽度和断面布置,满足步行、骑行的绿色出行需求,限制小汽车进入。

  3第三层次为田间路

  按照“自然含蓄”原则,构建各生态片区的毛细道路,同时连接周边乡村等,服务旅游、林地养护、及农田生产。布局上,充分利用 林地内部、田地内部、村庄之间的既有道路,形成“林下曲径通幽、田间阡陌纵横”的网络,规划里程约830公里。

  道路建设标准满足步行、骑行的绿色出行需求,兼顾林地养护、农业生产车辆通行需求。

  交通干线道路按照“减量”原则优化调整,穿越一级管控区的交通干线道路较原规划路网减少约250公里。

  综合:天津市交通运输委网站、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