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保护野生动物和森林资源、建设生态宜居天津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本市推进生态治理恢复,强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改善优化野生动物的生存栖息自然环境,使本市的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全市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截至目前,本市观测记录鸟类已达452种,每年春秋两季经本市迁徙、停歇的鸟类数以百万计。
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每年过境北大港湿地候鸟数量达数十万只,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去年更是达到100余万只。今年过境北大港湿地的候鸟,春季数量为40余万只,进入秋冬季以来数量已达32万余只。观测记录鸟类种类由2017年的249种增加到2020年的279种。七里海湿地是本市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观测到的鸟类数量由几年前的每年20万至30万只,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40万至50万只。鸟类品种由2016年的227种增加到今年的258种,曾在七里海湿地消失十余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等近危鸟类重返七里海。今年秋季以来,在七里海及周边地区发现的东方白鹳已经超过4000只,白琵鹭近千只,多年很少见到的灰鹤也有上百只之多,此外还有大鸨、反嘴鹬等鸟类近百种,共计十余万只。同时,近年来哺乳类野生动物种群逐步恢复。
市规划资源局党委委员、一级巡视员路红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十三五”期间,本市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主要得益于强有力的保护执法管理和社会公众关爱自然、爱护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2016年以来,本市先后出台了《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天津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天津市关于全面加强野生动物保护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关于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天津市加强野生动物管理若干规定》,为全市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为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陆生野生动物违法行为,今年印发实施了《天津市陆生野生动物禁猎期通告》,从2020年6月10日至2025年6月9日,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禁猎,严格有效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市加大巡查力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停歇地、繁殖地和候鸟迁徙通道,特别是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森林、餐馆、市场、厂房、养殖场的巡查巡护。”路红告诉记者,本市成立3个督察组,对各区各类交易市场、花鸟鱼虫市场等重点区域和点位的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防控工作采取明察暗访,强化督察检查。同时开展救护,截至今年10月底,共集中放归野生动物454只。
此外,本市还重点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乡镇村庄,省际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各类交易市场、餐馆饭店、野生动物繁育场所、鱼塘虾池、进出境口岸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十四五’期间,本市将野生动物保护纳入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兼顾,通盘规划设计推进,继续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实施,高标准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编制全市湿地保护规划,维护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路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