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张金宽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张金宽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陆伟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陆伟
南开区体育中心街道时代奥城社区党委书记曾彭华南开区体育中心街道时代奥城社区党委书记曾彭华

  昨天,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天津礼堂隆重举行,对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4位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先后发言。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一场必须胜利的战“疫”

  庚子新春,一场与新冠肺炎病毒的旷世搏杀悄然打响。大年初三,我奉命与中央指导组专家集结北京,赶赴武汉,成为驰援湖北“津字招牌”战队的一员。

  当时,没人知道前线什么情况、工作方案是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一切都是未知。

  到武汉才发现形势有多严峻,不同类型的病人混杂在一起,医疗资源有限,一床难求,很多病人恐慌心理非常严重。当晚我就向中央指导组提出将确诊、疑似、发热、留观“四类人”进行集中隔离,实施“中药漫灌”。隔离点不够,就征用酒店、学生宿舍,千方百计实现分类管理。中药产能不够,热心企业给垫付资金、连夜开工,转天,近万服中药送达隔离区,病人喝上药,恐慌心理好了很多。专家、医护、企业、市民,千千万万条心拧成一条心,为救治患者顶着一切困难往前冲。

  就在这时,我的身体却不合时宜地出现了问题,胆囊炎发作,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当时我是真的着急,仗刚开始打,怎么能倒下呢?所以,手术结束当天虽然大家都劝我休息,但我还是起来,尽自己所能继续开展工作。

  2月初,为落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武汉着手建“方舱医院”。我与刘清泉教授写下请战书,提出筹建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采用清肺排毒汤和宣肺败毒方为主的通治方,辅以针灸、贴敷、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药综合治疗。江夏方舱医院在26天的运转中,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实现轻症病人零转重、痊愈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三个零”的亮眼成绩。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新冠肺炎治疗“中国方案”的亮点。

  从我登上飞往武汉飞机的那一刻,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科研团队原地结束假期,在天津大学和滨海超算中心的支持下,火速研发了TCM-COVID症候调查手机软件,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新冠肺炎大样本中医症候学调查研究,用了三天就确定了新冠肺炎的症候特征——湿毒疫,从而进一步确定了理法方药。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坐镇后方,与前线紧密联动,依托目前世界最大的中药组分库,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提取有效组分研发“宣肺败毒方”,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重要科技力量。

  今后,我会用伟大抗疫精神教育师生,继续投身于我热爱的中医药事业中去,加快建设好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现代科技结合,转化为创新成果和现实生产力,推动中医药走出以科技为引领的创新发展道路。

  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张金宽——

  用生命捍卫对党的忠诚

  我是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单玉厚同志的生前同事,和他一起工作12年。今年2月22日,单玉厚倒在他热爱的岗位上,永远地离开我们。今天距他去世整8个月、243天,我们非常想念他。

  2008年,单玉厚从空军部队转业到滨海新区,负责安监、信访。从那时起,我和他成了同事+战友,一起出生入死。单玉厚敢担当、讲原则,做事既果敢又有真性情,是一位让大家发自内心钦佩、群众满意的好干部。除夕夜,他赶赴东疆邮轮母港参与“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突发事件处置,协调直升机送检样本;大年初一,又到邮轮母港现场参与疫情防控指挥;初二,接管新区防疫物资保障调配任务,通宵组织发动驻区各类企业,挖掘海内外采购渠道筹集防疫物资;初三,新区第一批海外采购的4万多只口罩运抵北京,他晚上8点从新区出发,次日凌晨1点在北京机场接上物资,凌晨3点回到新区,天一亮就组织发放。

  每当有人劝他休息,他总是说:“现在是战时状态,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工作节奏,群众看着、盼着我们,咱们一刻都不能耽误。”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睡在值班室,每批物资怎么发放,他都烂熟于心。他衣兜里放着不少小纸条,记录着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一串串数字,那些都是全区防疫物资分发的情况。他常说:“防疫就是要与时间赛跑,我们快一步,就会抢得先机。”为了群众安危,单玉厚让自己超负荷运转,一刻不停歇,却忘了自己58岁的年纪,心脏搭过桥,还做过两个支架。

  他走的前一天中午,老伴让儿子来单位看望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的父亲,没想到这一面却成了永别。那天的他异常疲惫,但还是坚持处理完工作才回机关宿舍,他冲我摆摆手,说:“挺一挺,转天开完会就去医院检查。”

  2月22日早晨,我们没等来每天6点40分的信息,等来的却是“单局走了”的消息,我飞奔到他宿舍,先看到的是桌上的泡面碗、辣椒酱和药,我眼泪再也止不住,想起这一个月,他就没正点吃过一顿饭,吃的不是辣椒泡面就是饼干……

  我们要以单玉厚和千千万万抗疫英雄为标杆,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扛起时代重任,主动担当作为,沿着英雄的足迹奋勇前行!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陆伟——

  把救死扶伤当作毕生使命

  在武汉疫情最吃紧的关键时刻,我市组建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任命我为党总支书记、领队。1月26日是大年初二,也是我们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的日子。临行前,在鲜艳的党旗下,我们庄严承诺:“一定不负众望,坚决完成任务!138个人去,138个人凯旋!”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中更艰难。抵达武汉后,我们第一时间接管的武钢二院,是当年为抗击“非典”修建的病房楼,闲置多年、满地灰尘、垃圾成堆,有的门上没有把手,窗户上玻璃都碎了。病房没有电、没有药品,甚至连被褥也没有,根本不具备任何救治条件。

  我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全体医疗队成员争分夺秒,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挺进了“废墟”,制定诊疗方案,实行分区管理,迅速建立起基本的医疗秩序,成功地在第一时间收治了60多位病人,其中,近半数是存在发热、血氧饱和度低等症状的疫情重症病人。随着治疗病例的逐渐积累,医疗队总结经验,制定“感控三原则”“救治三原则”和“六集中三分管两确保”工作方案,大幅提高收治和治愈率,降低感染风险,为疫情救治贡献天津智慧,受到国家卫健委四次通报表扬。针对病人中普遍存在的恐慌、焦虑等情绪问题,我们果断采取救治与心理疏导并重的策略。队员们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年老、病情重、无人陪护的重症患者,24小时为他们提供服务。支援武汉期间,本市第一批、第二批医疗队克服困难、并肩作战,先后收治患者277人,其中重症患者48人,危重症患者37人,治愈出院患者201人。

  前线的胜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在后方的强力支撑。初到武汉,5位勇士两辆120急救车星夜驰援,九次赴武汉运送医疗物资,为我们做好后勤保障。支援湖北期间,46名队员在“红区”火线入党。从出征到撤回,整整66天!我们做到了出发时的承诺,凯旋时一个也没有少!

  南开区体育中心街道时代奥城社区党委书记曾彭华——

  用我们的守护佑一方平安

  时代奥城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化、居商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区,面积101万平方米,居民4369户,其中外籍居民近600户。疫情发生后,我们迅速落实“四个战时”应对机制,带领社区党员们迅速到岗到位。党员和志愿者们在社区10个卡口24小时值守。

  在防控值守最吃紧的时刻,市委市政府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万名机关干部下沉社区,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是让我们腾出手来做好病毒消杀、防疫宣传、重点人防控和后勤保障工作。我们探索实施“12345”工作法,设立门岗楼门家门“三道防线”,网格员深入楼门、车库,“以房控户、以车找人”,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户”,形成精准的“防疫底单”。

  2月底,韩国、日本疫情集中暴发,应对韩籍、日籍居民“返津潮”是一次严峻考验。涉外关系不同于普通的居民管理,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涉外舆情。我们坚持“严格严谨严肃”与“友谊友好友善”并重,一边提供全方位服务、一边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在接到一架即将落地的飞机上有一半外籍乘客居住在时代奥城的消息后,社区党委即刻启动预案,大家连夜到岗,穿上隔离服,到隔离酒店开展工作。为了规劝返津人员到集中隔离点,全体社工冒雨坚守十几个小时,耐心沟通、反复劝导、安定人心,终于让返津人员愉快地接受隔离,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

  为让外籍人员感受到天津人民的热情友好,我们编了四国语言的《温馨提示》和《一封信》,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随时提醒外籍来津返津人士做好居家隔离。针对社区里韩国人多这一特点,我们找到了天津韩国商会,把中国的防控政策讲明白,发挥商会桥梁纽带的作用。几个月下来,很多外国友人都被我们的精神感动,天津韩国商会副会长动情地说:“社区非常辛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和服务,天津的疫情防控很成功,我们在这里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