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胃王”胡吃海塞,餐饮业浪费严重,一边是异类吃播“先吃后吐”,一边是下馆子“先点后扔”,当下一些人“吃相”难看,衍生出如此这般咄咄怪事……

  如果说,以食物堆砌、大口饕食来刺激观众爽感的吃播,是对直播健康的透支,那么,生活中“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则是对粮食的漠视、对劳动的不尊重和消费价值观的扭曲。有的人好面子、讲排场、比阔气,但凡请客,唯恐菜肴不够丰盛,“别的不管,饭桌摆满”,吃不了不重要,请客吃饭不能丢了“面儿”。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客人如果把桌上的菜全吃光了,主人就感到没面儿。但是,点了一桌子菜最后剩了半桌子倒掉,就是有面儿?剩得多才显得真诚?

  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约为12%,大型聚会浪费达38%,有人说,“光盘”的道理谁都懂,但具体到自己身上,似乎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诚然,现在生活好了,在能力范围内我们有更多更好更优质的选择,但我们倡导的依然是适度、合理、有效的消费,绝不是建立在浪费基础上的消费。消费升级,不等于浪费“加量”,家底再厚也禁不起造。更何况“面子”文化产生的豪华“剩”宴真的会让人“有面儿”吗?环顾朋友圈,低脂简餐、控制饮食是时尚的;简约适度、节约自律是有面儿的;“光盘行动”,剩菜打包是有面儿的;不吃野味儿、文明饮食是有面儿的;尊重自然、取之有度是有面儿的……大家都开始晒这些东西了,还以糟蹋粮食来彰显消费购买力的想法,就未免显得愚蠢。所谓用餐饮浪费来关照人情,更是不折不扣的“没面儿”。饭碗不是用来“盛面子”的,菜盘也不是用来“充面子”的,美食是用来品的,不是用来扔的,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无论何时,不能糟践,不能忘本。

  惜粮节粮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信奉和秉承的朴素美德,同样也是当下倡导的社会风尚。养成餐桌上的新风尚,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也是节制、敬畏、珍惜的品德涵养。请客吃饭,量力而行,适度饮食,避免浪费,应该成为餐饮行业的新潮流和新“面子”。

  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下馆子时少说“随便点”,多说“适量点”,少说“剩下的,不要了”,多说“还有呢,打包吧”……争当“光盘侠”,吃不了“兜着走”都是可以外化于行的点滴小事,我们同样期待的,是更加积极健康的餐饮文化、文明前卫的消费观,和崇德尚俭等朴素价值观的重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