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国蔓延,多国主流媒体和卫生部门在发布疫情数据时,都会引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检测的疫情数据和相关地图。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它主要由两位风华正茂的中国年轻人杜鸿儒、董恩盛和他们的导师劳伦·加德纳制作并维护的。

  近日,两位中国年轻人的跨学科求学背景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其中,25岁的杜鸿儒是咱们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2017届毕业生。

  
杜鸿儒毕业照杜鸿儒毕业照

  疫情地图的背后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新冠肺炎疫情追踪地图,平均每日全球点击量高达10亿次。其核心团队是两位风华正茂的中国年轻人和他们的年轻女导师。董恩盛,30岁;杜鸿儒,25岁,都是去年秋天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在读一年级博士生。

  身为中国学子,董恩盛和杜鸿儒对新冠疫情的担忧和关注,早于大部分美国科学家。正是这样的专业敏感度和对疫情信息的敏感度叠加,使得他们较早意识到制作世界疫情地图的意义和价值。

  
  

  地图底色黑沉,而疫情血红。一个个数字简单又抽象,每一刻钟更新一次,不断变大,大得让人茫然。它们又沉甸甸,刺痛眼睛。

  这张仍在不断丰富细化的疫情地图,平均每日全球点击量高达10亿次,最高日点击量达到45亿次。它是各国政府、研究人员和主流媒体引用最多的疫情数据来源。这张疫情地图,还带动了美国各州及世界多国政府或民间机构制作类似疫情图和提高数据精确度,从而提升了民众的知情权。

  “一拍即合”的灵感

  很多人最近才知道,这张火遍全球的疫情追踪地图的核心团队,是两位风华正茂的中国年轻人和他们的年轻导师。

  他们的导师名叫劳伦·加德纳(Lauren Gardner),副教授,年仅35岁,学建筑出身。去年到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任教前,她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悉尼分校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级讲师,目前只带了这两名来自中国的学生。

  
杜鸿儒(左)、董恩盛(右)今年1月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杜鸿儒(左)、董恩盛(右)今年1月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

  董恩盛说,这是全球第一张实时更新的疫情世界地图,创意的正式产生,来自1月21日上午他和导师在图书馆喝咖啡——这是师生例行见面交流方式。两人都有同样的想法,“一拍即合”。

  首版地图仅用了8小时

  当晚,董恩盛花了七八个小时输入数据、制作追踪图,一直干到凌晨三四点钟。经过审核修改等程序,导师于美东时间22日首次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布了第一版疫情世界地图——恰赶上北京时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

  最开始几乎没有现成模板可以套用,董恩盛不停地输入数据、坐标。当数据一一呈现在世界地图上,他渐渐意识到,就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更新的流行病地图而言,这属于首创。

  
来自天大跨学科的年轻人来自天大跨学科的年轻人

  就读于土木与系统工程学院杜鸿儒和董恩盛,都有着跨学科的求学背景。

  杜鸿儒则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17届毕业生,曾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化工材料科学专业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工业工程及运筹学专业。

  他长于数学模型和路径优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流行病大数据处理、通过网络优化和数学建模来研究和预测全球流行病的发展。他在2月1日加入疫情地图团队,数据自动更新代码就是他动手编写的。

  

  董恩盛说,他本科毕业于重庆西南大学地理系,2012年赴美国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后,他曾先后在美国地方政府的IT及卫生部门、软件公司、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等实习和工作。新冠疫情暴发前,他就曾参与预测美国和太平洋岛屿国家和地区的麻疹风险及斯里兰卡的登革热疫情。

  
杜鸿儒(左)、董恩盛(右)今年1月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杜鸿儒(左)、董恩盛(右)今年1月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

  地图背后,活跃着更多中国年轻人

  值得一提的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疫情世界地图背后,还活跃着更多中国年轻人的身影。

  据董恩盛和杜鸿儒介绍,目前,运营团队约有50人,其中数据核实团队的志愿者,主要是各个院系的中国留学生。而中国方面提供的疫情数据,对国际研究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

  新冠疫情应对,对中国开展跨学科的国际传染病研究,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参与,提高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疫情数据可视化、国际化程度等,都提供了新的契机。

  五月转眼已至。如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疫情追踪地图已升级多个版本,数据分类更加丰富、详尽。在世界疫情地图中,不仅有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的确诊病例数排行,还有各国州、省确诊病例数量排行,除累计确诊病例数,还有尚未康复患者数、发病率、确诊病例中的死亡比率、检测率和住院率等重要数据。

  

  正在工作中的杜鸿儒

  杜鸿儒说,可靠的数据是研究和决策的基础。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疫情追踪地图获得的海量访问量,可以看到人们对可靠、客观信息的巨大需求。随着疫情地图影响力的扩大,他感到压力更大,在数据更新和核查时更谨慎。

  疫情中的青春年华,相信对董恩盛和杜鸿儒都会刻骨铭心。疫情终将过去,世界变化的步伐不会放慢,祝福两位中国年轻人能够越走越远。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每日电讯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