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技术脱涩,基本吃不出和温水脱涩有区别。 蓟州区农业农村委提供现代化技术脱涩,基本吃不出和温水脱涩有区别。 蓟州区农业农村委提供
削皮后,将做成柿饼子。 吕尚 摄削皮后,将做成柿饼子。 吕尚 摄
拍摄摘柿子也能出好片。 蓟州区农业农村委提供拍摄摘柿子也能出好片。 蓟州区农业农村委提供

  此时天津的秋季好物,于山味来说,蓟州盘山磨盘柿子最是出名。现在的市场上,还有山东、山西的柿子,但硕大、甘甜的盘山磨盘柿子让人吃得相当过瘾。

  自唐朝时,就有蓟州区域内种植柿子的记载,未更名蓟州区之前,林业部就认证蓟县为“中国磨盘柿之乡”,磨盘柿子是当地的地理标志产品,可您也许不知道的是:柿子其实“源于”黑枣;“好柿子”能在枝头挂到开春以后;买回漤好的柿子,必须尽快吃掉;解冻的柿饼子别有一番滋味……馋了吧。

  “极致口味” 在盘山圆圈内 

  蓟州山区种植柿子范围广、品种多,其中磨盘柿子一直是强势主导品种,曾有数据显示其面积超过95%,在当地北部山区总面积达到6万亩。

  但受到去年气候的影响,今年的磨盘柿子产量,与往年相比有所降低。据不完全统计,部分菜市场、超市内,磨盘柿子的价格大约在10元4斤,甚至每斤2元左右。

  柿果个大、皮薄、清汤、均匀、色彩鲜艳,味道甘甜——这是磨盘柿子的特色。蓟州区农业农村委提供的资料显示,盘山周围的花岗岩地区所产磨盘柿子质量最好,盘山已被国家林业局评为磨盘柿之乡,“盘山磨盘柿”在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设定的保护范围为蓟州区官庄、许家台、邦均所辖40多个村。

  京津冀以及山东地区都种植磨盘柿子,为何盘山为上?

  作为“蓟州通”,当地摄影家王广山介绍,盘山山区主要为花岗岩,经过地质、水文、气候变化,地表就形成了被当地人称作“风化了的花岗岩”的麦饭石。天津曾在很长时间里兴起挖麦饭石泡水,“把它泡水里能煮去水垢,而且本身具有很多微量元素。”王广山说,麦饭石上种出的红薯,都比一般地里种出的要好吃,长在这里的柿子更是“出类拔萃”了。

  要是追寻“极致”口味,王广山建议:“你站在盘山之巅,看四周群山将盘山包了个圈,这个圆圈范围里的盘山柿子都是最好吃的。”

  通红大柿子分两瓣,底下像个圆磨盘,多汁饱满大如拳,吃着似蜜心里甜。盘山柿子自唐朝就有种植的记载,此外,据《盘山志》所载,清代乾隆皇帝每当晚秋时节,游览盘山时,各名寺多以柿子招待。

  盘山柿子曾为贡品,乾隆皇帝在56岁时御笔《丁亥岁朝图》,画上了瓶、梅、如意、百合以及一枚熟透了的“磨盘大柿子”。

  “母树”是黑枣  漤好别久放

  好的磨盘柿子,一个就有七八两重。而所有的柿子树都是嫁接品种,“母树”是当地的黑枣树。

  《蓟州志》记载:在明嘉靖年间,州内就有君迁子(黑枣树)作砧木嫁接而成的柿树。如今,蓟州区域内,不少村庄里不乏百年以上的柿树。老树活得久,又不断有嫁接的新树补充,让西井峪村两百多亩柿子林足足种了七八千棵柿子树。

  结出好果,那怎么漤才好呢?一个没漤好的柿子,让童年住在天津的张爱玲记了一辈子,“有一次张干(弟弟的女佣)买了个柿子放在抽屉里,因为太生,先收在那里。隔两天我就去开抽屉看看,渐渐疑心张干是否忘了它的存在……日子久了,柿子烂成一泡水。我十分惋惜,所以至今还记得。”

  漤柿子又叫“脱涩”,家常做法是放一个苹果一个梨,用塑料袋封好口放一周左右就变软了。而农家最传统的漤柿子方法就是用温水浸泡,通常是“三开对一凉”——大缸里开水凉水比例为三比一,柿子放进去,缸口蒙上被子盖严实了,自然冷却后,柿子已经漤好。此时,柿子颜色不变,还又脆又甜。老乡们的“火候”掌握是长年累月的经验,现代化技术脱涩,基本吃不出和温水脱涩有区别。

  “市场上有卖漤好的柿子,必须趁新鲜就吃。”王广山说,漤过的柿子不易保存,大约三四天后,内部就开始馊了,但从外部又看不出来,“从农户那里运出来,再运送到各个市场,时间难以掌控。”所以最简单的就是买没漤过的,“然后放在家里避光阴凉地儿,过几天后,只要柿子发软,颜色变深又透明,就可以吃了。”这还应了那句歇后语:老太太吃柿子——专挑软的捏。

  正确吃法是,“老太太食柿子——嘬瘪子了”,撕开一个小口,用嘴一吸溜。“柿子汤”流出来是蜂蜜一般的清色、沁入心脾的甜。要么说盘山柿子喝了蜜呢。

  解冻柿饼子  好吃到爆浆

  盘山柿子出众的甜度,就源自它汁多的特点。村民用盘山柿子做柿饼、柿干,只在柿子还发青没熟时,摘下削皮做一些自己吃或赠送亲友。盘山磨盘柿子的柿饼果肉饱满,软糯细腻,一口咬下去都是丝丝入扣的绵甜。软柿子放冰箱冷冻,想吃的时候放凉水里,把柿子里的冰“拔”到柿子外,这是天然的“柿子冰淇淋”。经过冷冻后的柿饼,自然解冻,轻轻一咬,爽到爆浆。

  柿果营养丰富,可代粮益民,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称。过去柿子曾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过去,蓟州地区的农民都驾着大马车,把柿子卖到唐山去。一直到本世纪初,当地村民摘下柿子都放房前屋后直接冻上,东北的城市来车直接拉走卖。

  天津的柿子买卖,曾远销国内大城市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指名要盘山柿子,购买了百万斤到日本。其实,日本市场卖的大磨盘柿子是论个买,折合人民币几十元。

  随着销售模式、市场供需等多方面要求改变的原因,好柿子也面临着很多实际问题。诸如低廉的市场价格合不上人工采摘、运输的成本等。如何应对市场变化、提升柿子经济效益,促进柿农增产增收,还需要探索拓宽更多渠道与技术方法。有的村庄打造特色民俗文化风景线,也有企业与柿农联合推出柿子酱、柿子醋等衍生品……这其中,有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民俗风景线 吃玩一条龙

  “高粱点起红彤彤的火把/稻田掀起金色的浪花/芝麻笑得露出满口小白牙/柿子树上盏盏红灯笼高高挂……”这是蓟州有“童话大王”之称的郭述军老师写的《快乐童诗》中的《丰收》。

  郭述军介绍说,从挂在枝头的果实变成橙黄色开始,蓟州山区的柿林就成为摄影人、来蓟州的游客们争相拍摄的风景线了。

  以西井峪民俗摄影村为代表,越来越多的蓟州特色文化村的兴起,让结果的柿子树和摘柿子、晾柿子成为极具特色的人文风景。山里拍摄柿子,再到农家院吃柿子及其他山货,一条龙的欢乐体验,很受欢迎。

  现在蓟州区各景区、农家院、特色村等暂时不开放,但这美丽的景色却更多了些美好的期盼——不少村落的柿林,自然熟的柿子能在枝头一直挂到开春以后。这么长的时间里,有像喜庆灯笼一般的果实可赏,还有冻柿子、柿饼子可大快朵颐,可不就是眼里美、心里乐、嘴里甜的好“柿”连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