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前“三重”(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护指南相比,这次修订“三重”种类由65类增加到85类。重点场所和重点单位方面,增加了对码头、口岸、棋牌室(麻将馆)、游船(观光船)、剧场等10类场所和单位的卫生防护要求。重点人群方面,增加了机场保洁人员、境外和境内航班保洁人员、机场司机、机场公安辅警等10类重点人群的卫生防护要求。

  商场、游泳、健身等

  生活服务类场所

  增加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验,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

  细化管理措施,提出对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做好服务引导等人性化管理措施。

  提升工作人员防护等级,工作人员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市内游船(观光船)

  宜停止使用全封闭的游船(观光船)。

  通过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验等措施防止有症状者或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入。

  采取预约购票、间隔就座等方式降低人员的密度。

  游船(观光船)内人员全程佩戴口罩。

  游船(观光船)要继续落实好通风换气、清洁消毒等防护措施。

  景点开放或半开放

  演出场所

  做好入场检测登记,严格门岗管控,对入场人员实行核验健康码和体温检测“双登记”,正常者方可进入。

  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有症状及时就医。

  严格执行人员预约限流措施,推广在线实名制购票及电子票,鼓励使用在线支付,尽量减少直接接触。

  加强现场巡查,安排专人做好演出现场管理,提醒观众正确佩戴口罩,对号入座,保持安全距离。

  取消演出前后的现场互动环节。

  棋牌室(麻将馆)等场所

  对进入场所人员检测体温和核验健康码,防止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入场所。

  降低棋牌室(麻将馆)顾客数量和停留时间,增加牌桌之间距离,减少人员聚集。

  要求棋牌室(麻将馆)人员戴口罩。

  建筑工地等场所

  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做好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加强来访人员管理,体温检测、核验健康码并进行登记,正常者方可进入。

  优化施工工艺和工序衔接,降低施工现场不同作业队伍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

  加强作业岗位工作人员个体防护。

  跨境铁路客运和道路客运

  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细化提升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防护等级。

  负责入境火车或汽车的司机、乘务员、保洁员、搬运员等,在工作期间全程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其他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

  通过合理组织运力,限制售票、包车团组人数等措施,分区分级控制铁路和道路客运的客座率。

  机场装卸工人等工种

  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机场货物装卸工作人员的不同活动区域应予以区分标记,保证物理隔离,相互不应交叉。

  地面货物装卸、转运、分拣、搬运等操作人员应按货运航班风险及货物类型进行区分,人员应相对固定,避免混排。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个体防护标准。直接接触国际冷链货物,国际中、高风险普通货物的装卸人员,应戴颗粒物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橡胶或丁腈手套、一次性条形帽、护目镜或面屏。

  口岸、码头、机场等高风险场所

  加强入境人员和车辆信息管理,确保闭环式“点对点、一站式”转运和无缝对接,实现从“国门”到“家门”闭环式管理。加强入境货物检测和消毒,强化冷链物品追溯管理,并做好检测和消毒等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定期进行督导和抽检评估。

  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个体防护标准。高风险岗位人员要相对固定,登记造册,实行闭环或封闭管理,增加核酸检测的频次。

  入境航班、机场保洁人员

  司机等高风险岗位

  主动接种疫苗,定期接受核酸检测。

  工作期间非必要不接触其他岗位的人员、非必要不去入境航空器和进口货物等高风险等级场所。

  清洁消毒过程中应按照相应规范、指南使用合适的消毒剂以确保消毒效果有效。

  保障入境航班的保洁人员和司机岗位和休息区域等应固定,避免混用和混流。

  入境航班或国内航班始发地所在城市存在中、高风险地区的保洁人员收集的垃圾、废物应按相关规定统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