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海门大桥建成通车35周年。1985年11月13日,作为我国第一座垂直提升式钢结构大桥,海门大桥正式投用。截至11月12日,长度64米重量达640吨的桥梁在海河上提升了20313次,保障了80925艘次船舶顺利通行。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海门大桥。13:15,海门大桥北塔台开始设备调试,做好提桥准备。随后联系桥梁南侧工作人员实施断交,与此同时,大桥北侧LED灯牌显示出“正在提桥”的字样,接着两侧桥梁连接处工作人员打开桥梁提升部位的锁定,并落下路栅。13:30,收到桥面无车无人的通知后,北塔楼的总调度刘树林按下启动按钮,伴随着齿轮咬合的声音,直径超过2米的两个红色大齿轮开始旋转,64米长的桥梁缓缓上升。64米,这是中国开启跨度最大、提升高度最高的直升式钢结构跨河桥。不到2分钟,640吨的钢铁桥梁被举高24米,与水面相差31米。刘树林通知等候的船舶,请他们快速通过。
控制室里,电机设备几乎占据了全部空间,刘树林通过主控台上的仪表观察桥梁的高度。这组设备带着浓浓的年代色彩,齿轮上涂着厚厚的润滑油。一旁的工作人员正在记录着“机电运行记录”,这套表格泛着黄,已经使用了30多年,不知换了多少本。桥下,原本升在两侧控制室下方的平衡重已经落下,一边是公路,另一边则是海河。当船舶通过,平衡重再次上升,桥梁缓缓落下。当听到“啪啪啪”几声响,就证明桥梁落位准确,两侧的工作人员放下锁定,固定住桥梁。不到1分钟,桥面上就又恢复了车水马龙。整个提桥时间仅14分钟。
海门大桥既接通了海河南北,方便了两岸经济和居民生活,又保障了海河上下游的货运运输。目前,日均通行车辆约4.3万辆。截至11月12日,海河上提升了20313次,保障了80925艘次船舶顺利同行。
35年来,海门大桥每天都在运行。最初根据船舶通航的需要,每天提升2-3次,每次最多可以通过12艘船。如今,海门大桥每天只需要提升1次,每次过三四条船,半个小时就可以结束。
每天提桥的时候,海门大桥负责人戴欣凯总是会站在桥面上,人和车辆的安全是他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想抢在路栅落下前过去,特别是现在的快递人员,总是抢时间,我们要确保他们的安全。”相较之下,他对于海门大桥这组老设备的放心指数要高很多。“这个老伙计相当可靠,35年来保障着准时准点提桥,从未在提桥过程中‘掉链子’”。戴欣凯说,这里工作的老员工都有丰富的经验,5名员工从通车那时起就在这里工作,每天设备运行起来,他光用耳朵听就能知道哪有异响,哪有问题。日检、月检、年检,这是海门大桥“体检”的规律,每个月都要对桥灯、伸缩缝、排水沟等进行冲洗和养护。“我们看着桥就亲。”在这里工作30个年头的戴欣凯说,“希望海门大桥能够尽快补充新人,我们这些老人可以带带他们。”
老照片由塘沽大桥管理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