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教委发布《天津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通知表示,本市拟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将建立完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和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通知表示,本市拟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体系。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分别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小学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小学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适当参加校外公益劳动,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初中阶段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普通高中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社会服务和生产劳动,培养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制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结合专业特点,以加强技术技能实训为重点,充分利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活动周等平台,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课堂”“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培育务实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强化普通高校劳动教育,制定普通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同时,统筹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成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格局。

  通知表示,本市拟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开发劳动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

  本市还将加强劳动教育资源建设,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天津农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科技文化场馆等,重点建设5个市级、16个区级劳动教育基地,共建50个“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设立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每所中小学校至少建设1间劳动教室,每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至少建设1个校内劳动教育工坊。

  根据此通知,本市拟将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校内外劳动教育共同体,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