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程”是城市经济的新动能引擎。作为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近年来,本市以实施“海河工匠”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记者日前从市人社局获悉,2019年本市共完成补贴性技能培训18.6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5.5万人次、新型学徒制培训5521人。
“谁用人谁说了算”,这是本市近年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贴切写照。“我们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切实调动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去年共认定205家企业培训中心,鼓励开展职工内训,培训补贴直补企业。”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一批设施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领先、行业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培训中心被认定为企业公共实训基地,并获得最高500万元经费资助,促进了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培养。
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摇篮,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在本市已经成为常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人社部门鼓励职业院校、公共实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民办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载体面向社会各类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农村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在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费补贴同时,还可在一年内申请一次性1000元生活费补贴。
疫情期间,为了不影响人才工程建设,本市创新补贴培训形式,支持各类企业结合主营业务自主确定职业技能培训内容。“我们鼓励企业组织一线参保职工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重要医用物资生产企业还可以工代训,符合要求者均可享受政府培训补贴。”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全市已有近2000家企业申报培训,涉及职工25.7万人,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形势稳定。
此外,为了营造技能人才成长良好氛围,本市持续加强高技能人才奖励资助力度,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的个人,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奖励资助。对“海河工匠”“天津市技术能手”和“天津市优秀首席技师”,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连续3年每月1000元的奖励资助。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奖项的个人和单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资助;对获得国家级、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相应奖项的个人,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资助。 本报记者 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