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津沽大地上,复工复产早已成主旋律。

  50年前的今天,我市开启了一项恢宏工程,决策在1970年4月7日形成,出于战备的保密性,最初命名为“墙子河改造工程”,简称“7047”,由此拉开了天津地铁修建工程的大幕。

  50年后,天津地铁已经大变了模样,从无到有、连线成网,如今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里程已达235公里,覆盖10余个行政区,一张四通八达的地铁网延伸开来。

  地铁改变了这座城市的物理面貌,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变了城市生活的“旧秩序”,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和节奏,一座“新天津”由此而生。

  “7047” 天津人的精神符号

  1970年4月7日,经当时的天津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天津市战备地下通道墙子河改造工程立项,出于保密,对外宣称为“7047工程”。即利用原墙子河河床上修建的一条柏油马路,沿线地下通道建设地下铁路,属天津市人防工程的一部分。这就是现在天津地铁1号线的前身。

  1970年6月5日工程正式破土,天津地铁修建工程正式启幕。

  如今,盾构机在地下数十米作业丝毫不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然而在那个挖掘机和铲土机都没有的年代,修筑洞体,只能是“开天窗”式明渠开挖,靠的是手挖肩挑小车推的“人海战术”。根据记载,当时,市内各区均成立了“7047”分指挥部,除由市政公司和“六建”公司抽调人员组成专业队伍,土建主要靠群众义务劳动。各系统职工、大专院校学生和机关干部积极响应、主动参战。

  后据不完全统计,从1970年开工,到1973年3月组建地铁工程公司之前的33个月间,全市群众共参加义务劳动467万个工日。平均每天都有近五千人参加义务奋战,最高峰时多达上万人。

  牛皮不是吹的,客车真是“推”的。1975年11月,首批4辆电动客车通过铁路从长春运抵天津,但距车库还有段距离,就凭着愚公移山的韧劲儿,老地铁人用了15天时间,硬是把客车一步步“推”到既定地点,为车辆入地试运行铺就了坦途。

  1976年1月,新华路至海光寺段试通车;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天津受损严重,但地铁洞体经受住了考验。

  1984年12月28日,西北角站和西站站鸣笛通车,总里程7.4公里,8个车站。

  50年过去了,“7047”这个特殊的代号影响了几代天津人。不少老天津人都还清楚地记起新华路和营口道地铁站是两座普通平房建筑,房檐上方有红色楷书的站名,站名上面是当时天津地铁参照铁路又有别于铁路的特色标识……

  民生福祉 给百姓更多幸福感

  目前,天津轨道交通运营地铁1、2、3、5、6、9号线,运营里程235公里,共143座车站,覆盖市内十区和滨海新区,连接天津机场、天津站、天津西站等交通枢纽,全面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全线网每天运营近17小时,日均客流稳定在150余万人次,最高日客流超189万人次,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达33%。

  这些城市动脉,切切实实地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对于家住天津站后广场的李玥来说,2012年是特别的一年。这一年,她家门口一下子开通了地铁2号线、3号线两条线路,乘地铁上班,去滨江道逛街,分分钟成了件值得“洋气”的事儿。

  家住北辰区淮祥园的韩旭东,公司位于十一经路。2018年10月以前,他都是骑自行车到3号线铁东路站上车,在天津站换乘9号线,十一经路站下车,全程要1个小时左右。5号线开通后,家门口的淮河道站直接上车,到达公司用不了35分钟。因为更便捷、更省时,地铁不再是多一种出行方式的选择,而成了实实在在的刚需。

  近一年多来,天津地铁主题专列还常常因为“颜值爆表”刷屏朋友圈。全运会主题专列、“我爱你中国”主题专列、书香主题专列、“壮丽70年” 主题专列、世界智能大会主题专列……打个卡、拍个照,地铁摇身一变,成了时尚与活力的代名词。

  你若更中意传统,也不必遗憾。空闲时,大可参加几次地铁站里举行的“地铁文化下午茶”活动,从风筝魏制作技艺,到少儿书法传习,再次“收割”大批“死忠粉”。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副总经理张玉海,在我市地铁行业工作已经37年了。1976年1月,“7047工程”新华路至海光寺段试通车。1984年12月,天津地铁既有线正式通车。那时的他是海光寺站的站务员。2006年,延伸过后的1号线重新开通试运营,已是车务管理主任的他参加了开通仪式。如今,挥卡入闸、扫码支付、大数据分析、地铁APP……看着科技产品及技术的迅速普及应用,张玉海笑道:“我也得拼命学习,才能跟上天津地铁的发展!”

  网络化运营格局初步形成、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全网集中调度指挥……地铁服务在不断扩充人们的想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出行需要,带给百姓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快马加鞭 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然而,建设缓慢,曾一度把天津地铁推上舆论风口。

  尽管如此,经历过煎熬和阵痛,地铁建设者汲取教训,动真碰硬,坚持以乘客需求为导向,滚石上山、担当作为,迅速打响全面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攻坚战。

  风雨过后,终见彩虹。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市轨道交通领域强化统一调度指挥,优化建设管理模式,下沉管理力量,建立了与市有关部门和各区经常性沟通机制,项目审批更加简便高效,多条线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出全市支持、全面提速、全力推进的新局面。

  提升城市价值、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同样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今年伊始,天津地铁项目再传捷报,总投资473亿元的地铁4号线、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两个PPP项目圆满完成社会资本采购。

  地铁4、8号新建PPP项目落地,与此前落地的地铁7、11号线PPP项目,使我市轨道交通行业采用PPP模式项目在短短一年内,由零规模一举达到千亿元规模,在利用社会资本投入地铁建设的领域一跃占据了全国领先地位。

  “4条地铁PPP新建项目的成功落地,有效改善了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结构,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强力激发社会资本在天津投资的信心和热情。”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志永笃定表示。

  2019年除夕,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正式开工,9月份地铁7、11号线PPP项目工程正式开工;2020年除夕,地铁4、8号线PPP项目工程正式开工,作为重要民心工程,天津地铁建设的时刻表印证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决心和信心。

  眼下,我市正在加快建设地铁4、7、8、10、11号线及6号线二期,在建里程达150公里,国家已批复线路全部开工。到2024年,我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400公里以上,构建“安全、便捷、绿色、智慧、人文”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让百姓当“考官”,大地作“考场”,未来,天津轨道交通建设“一天也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