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句老话:“借钱吃海货不叫不会过”。中秋节,“卫嘴子”的餐桌上少不了螃蟹。可有位古稀老人,他不是吃螃蟹而是放“螃蟹”,这话儿怎么说来着?

  “螃蟹飞上天了!”今天,家住河东区的一位市民向记者反映。记者问询赶到现场,一位白发苍苍的大爷正在放风筝,他手里的风筝可不是传统的燕子、蝴蝶造型,而是一只“会飞”的螃蟹,这位大爷就是陈富贵。虽然74岁了,可陈大爷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手中的螃蟹风筝虽然身长只有18厘米,可却能飞3层楼高,飞得那叫一个平稳。等螃蟹落地,记者发现,这是一只“蒸熟”的海蟹,因为全身通红,和刚出锅的海蟹颜色如出一辙。在陈大爷家里,记者还见到了一身青衣的大闸蟹,显然还没下锅蒸呢。

  陈大爷制作了8只螃蟹风筝,最长的18厘米,最小的只有8厘米,而且都能飞上天。“会飞”的螃蟹全身使用细竹条编织而成,每只螃蟹由33只竹条组成,用竹条编制出框架后再粘上薄布,最后上色。竹条特别有讲究,每根竹条厚度不超过0.3毫米,而且还必须粗细相同,否则无法保持平衡。陈大爷从外面买来普通竹板,用刻刀将竹板逐一劈成细条。别说0.3毫米,就连1毫米的厚度,普通人要做到手眼一致,恰到尺度都很难拿,可陈大爷却一气呵成,而且根本不用戴老花镜。

  要说最难做的就是蟹螯(俗称蟹钳子),因为海蟹、河蟹、公蟹、母蟹它们的蟹螯造型各有不同,用薄如发丝的竹条编织蟹螯的曲线几乎不可能。陈大爷想出了办法,他利用竹条的韧性将其压出弧度,然后用火烤的方法让曲线多次“弯腰”最终定型。

  陈大爷退休前一直从事文秘工作,和制作风筝风牛马不相及。2010年他外出放风筝时看有风筝爱好者自制风筝,于是就临摹了起来。从那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他剑走偏锋,别人做直径1米的风筝,他就做直径10厘米风筝。别人做传统的燕子造型,他就做少见的蜻蜓、金鱼造型。当下别人吃会爬的螃蟹,他就做会飞的螃蟹风筝。“潜心执迷成小作,只为博得一笑谈。”陈大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