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掌声响起的时刻,记者倾听他们讲述身边的变化

  报告中这些话,道出新期盼

  天津市“青马工程”农村班学员与市农业农村委机关青年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照片由团市委提供

  连日来,西青区王稳庄村2800余亩津育粳22号水稻田喜获丰收。 通讯员 张馨月 记者 潘立峰 摄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近两个小时的报告过程中,如潮的掌声在人民大会堂一次又一次响起。

  台上台下,家国梦想激荡交融;会内会外,党心民心同频共振。掌声代表了心声和期盼,掌声传递着自豪和信心。

  重温掌声响起时那些直抵人心的话语,本报记者深入一线,走访相关部门,和大家一起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见证津沽大地上生机迸发的奋进,倾听亲历者、参与者讲述身边的变化,印证这些掌声背后一次次不负人民的出发,一次次难以忘怀的感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安心舒心 幸福晚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话语,温暖着无数人的心。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峰深有感触,他深知在辉煌的奋斗乐章中,人民立场、人民情怀,激荡着每一个音符。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每天与百姓打交道,又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朱峰从守护最美“夕阳红”中感触“人民”分量。

  从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到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再到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不断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有了顶层设计,我们干工作更有方向了。”朱峰说,如今,全市380家养老机构、1357家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以及1701家老人家食堂,满足了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从今年开始,大力推进街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将助洁、助急、助浴等养老服务集结在一起,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老人由‘养老’变‘享老’,享受到养老服务越来越多,生活品质越来越高。为民服务无止境,为老服务永远在路上。”朱峰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为路径,以培树“津(金)牌养老”服务品牌为支撑,以河西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经验为模板,以嵌入式养老服务为抓手,以养老设施建设为骨架,以长期护理保险为补充,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位一体”,把养老服务综合体办到百姓家门口,努力让广大老年人享有安心舒心、幸福美满的晚年。

  “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话语,为人才工作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让我市各级人才工作者心潮澎湃,备受鼓舞。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沈超深有感触地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进一步凸显了人才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为我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根本遵循。”

  2018年5月,我市发布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2021年5月,聚焦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截至目前,通过“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已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4.3万人,平均年龄32岁,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占比26%。“我们努力造就‘顶天立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7个、工作站284个、创新实践基地97个;在全国第一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6金、10银、13铜的优异成绩。”沈超介绍,“同时,我们全力打造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大军,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27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3万人;推出‘海河工匠’建设工程,选树‘海河工匠’30名,评选出‘天津市技术能手’507人。”

  沈超表示,人社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构建更加完善、更加优质的“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发展生态。“天下才天津用”,以更高质量的服务,使各类人才在天津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建功立业 成长成才

  “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话语,不仅点燃了广大青年的青春热血,也让团市委书记刘向锋倍感使命在肩,“我们一定积极为青年搭建成长成才平台,让青春在建功立业中焕发绚丽光彩。”

  刘向锋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成长成才、谋划青年工作发展进步。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天津共青团一直在为青年建功立业、成长成才提供沃土。打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程,累计选拔培养学员2万余名;依托“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突击队”等青字号品牌载体,广泛开展“挑战杯”“振兴杯”“创青春”等赛事,带领广大青年立足岗位建功新时代;深化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1.2万余支青年队伍,40余万名大学生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组织动员全市157万余名注册青年志愿者,高标准完成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等大型展赛会服务。

  “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图盛景,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更是青年的;是青年成长进步、建功立业的大好际遇,更是青年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神圣责任。” 刘向锋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天津共青团将发挥好组织青年、服务青年、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达到广大天津青年中,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引导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以理想者、担当者、吃苦者、奋斗者的姿态,奋进新征程,诠释新青春,创造新业绩。

  “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话语,透出激奋人心的力量,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红卫说:“新时代,新征程,唯有不懈奋斗,方能不负时代。”

  王红卫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市锚定“法治建设先行区”目标,全力推动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大大增强。在实现良法善治方面,制定61部地方性法规和27部政府规章,一批重点立法取得重大进展。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不断完善,高质量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在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方面,升级完善12348热线,年接听量近44万通,满意率达99%。在普法依法治理方面,着力推进全民普法,创新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学法清单制度。

  王红卫说,市司法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面推进我市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为目标,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生态优先 水清岸绿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话语,引发了我市生态环保系统党员干部群众的广泛共鸣。作为一名生态环保工作者,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李志军的自豪感由心而发,“生态环境的历史性变化,充分彰显了十年的伟大变革,生动展现了十年的辉煌成就。十年间,我们坚决向污染宣战,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艰苦付出,换来了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常在。”

  李志军说,十年来,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性、历史性、突破性好转。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9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目前34微克/立方米,水环境质量从劣Ⅴ类比例65%到基本消除,12条入海河流从“全部为劣”到“基本消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大幅提升,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达到监测以来最好水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结构调整,服务绿色发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污染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美丽天津;加强生态保护,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建设,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治理能力,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着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李志军说。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饭碗 装“天津粮”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直抵人心的话语,温暖人心,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负责人齐志伟激动地说:“‘全方位’‘牢牢’‘确保’,语重心长、掷地有声,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抓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多育高产优质良种。”

  十年来,天津粮食生产屡获丰收,优质高产良种立下了汗马功劳。齐志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种业工作,我市种业创新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优质小站稻、“津强”系列强筋春小麦、黄瓜、花椰菜、肉羊、鲤鲫鱼等物种育种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目前我市优质小站稻、春小麦生产全部使用自主品种。2021年全市优质小站稻平均亩产量达到624公斤、春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406公斤,分别比2011年增加122公斤、84公斤,增幅分别达到24%、26%。

  齐志伟表示:“接下来,我们要全面加强种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作物区试站等建设,为育种科技人员打造好创新平台。积极融入国家种业自主创新总体布局,支持有关单位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积极承担国家级育种技术攻关。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努力在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和新品种选育上取得新突破,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天津粮’,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作出天津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