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尚和园社区,养老院就开在家门口,住着舒服,离孩子也近,自理情况下,一个月不到3000元,我的退休金足够了。遇上身体不舒服,街卫生院大夫马上就来看病,还给我们定期查体……”昨天,在红桥区和苑街夕阳红养老院里,78岁的张奶奶通过微信视频笑着对记者说。一座幸福之城,民生底色不可或缺。养老作为民生大事之一,备受百姓关注。

  “养老问题必须作为重点民生问题加以重点突破”——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天津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于近日印发,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达到10万张,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

  如何强化养老服务保障?从完善兜底养老服务、加强基本养老服务、推动长期照护服务三方面着手。今年本市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确保失能老人均能有效得到社区帮扶,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年内完成每个涉农区至少建有1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区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将完善全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标准,统一评估程序,把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收养老服务和长期照护服务的依据等。

  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天津将在这张答卷上绘满“幸福”。夯实居家养老基础,全市将复制推广河西区居家养老试点模式,突出居家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将资源向居家养老倾斜;根据老年人需求,改进订餐方式,调整补贴餐标,到2025年,实现助餐服务全覆盖等。

  完善社区设施网络,本市将开展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推进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补齐、提档升级;推动各区政府通过建设、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补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到2022年,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到2025年,“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逐步完善;继续推进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调整照料中心职能定位,加快推进其社会化运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照料中心;年内,城市地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到2025年,城市地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地区日间照料机构(含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率达到70%。

  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按照“1+N”思路,每个街道(乡镇)不少于1家区域型嵌入式机构(即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面积不少于1000㎡)、N家社区型嵌入式机构,具备“三入四嵌一床位”(入托、入照、入户、嵌餐、嵌智、嵌康、嵌护、家庭养老床位)等综合服务功能,打破机构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界限,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综合型服务,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在2022年,100%的街道、40%的乡(镇)建有区域型嵌入式机构;到2025年,区域型嵌入式机构(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在街道(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此外,本市将优化城乡养老机构床位结构。目前,全市有养老机构床位8万张,从今年起,按照每年不少于5000张床位的建设进度,到2025年,全市将有10万张养老机构床位,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并推进市级公办养老院改扩建。

  “十四五”期间,本市还将在补齐农村养老短板、推进医养康养服务、构建应急救援体系、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推广普惠型养老服务等方面下大功夫,让“老有所养”幸福底色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