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高层次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不久前,由百名青年英才组成的“津牌”代表团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超燃”出征,凭借“6金10银13铜”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首次亮相便“津”艳全国,充分展示了天津“人才有能力、项目有实力、产业有潜力”的“硬核”形象。

  一张小试纸,承载大技术。本次大赛上,来自天津的“姐妹花”组合——贾增艳和李诗洁,凭借“养殖用快速诊断检测技术”在揭榜领题赛现代农业与食品赛道中表现亮眼、一举夺魁。载誉归来的她们愈发忙碌起来,一个一头钻进了实验室,一个忙着给水产养殖户做调查。

  项目核心技术人员、南开大学博士后李诗洁介绍:“我们的项目研发出新型高通量智能化检测产品,从而实现便携式快速检测和高灵敏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贾增艳创业成立的天津汇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养殖户提供病害防治检测工作。贾增艳说:“我们针对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检测产品,可实现大规模快速初筛和精准识别,预防并降低动物病死率。”

  像贾增艳、李诗洁一样的“津”英选手还有很多。本次大赛中,天津代表团参赛项目获奖率高达近77%,突出反映了天津博士后工作成效,体现出天津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整体实力。

  “如果没有市政府和人社部门的鼎力支持,我们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天津农学院博士后祖国浩申报的“绿色昆虫产业+科普”项目获得大赛创业赛铜奖,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赛场上挥洒自如,是天津各级职能部门的一路“护航”给了他信心,为项目打开了“希望之门”。“生物防治在欧美国家比较普及,80%的果蔬种植已不再使用农药,在我国这个比例还不到10%,我们通过建立天敌昆虫绿色防控体系,从而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发展前景巨大。”搞科研十几年,祖国浩特别希望项目实现更多价值,而如何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却难倒了他。

  得知这一情况后,市人社局主动找到了他,鼓励他通过大赛平台将好项目、好技术推向全国舞台,并邀请专家对团队进行“一对一”辅导,帮他们在商业路演、项目阐述等方面抠细节,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思想转化,随时“在线”的服务让他感到特别踏实。

  大赛归来,祖国浩踌躇满怀。他透露,目前已经有几个农业示范基地与他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接下来要跟企业好好对接,希望能往更远的方向再走一走!”

  天津作为1985年全国首批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城市之一,经过36年发展,形成了“项目引导、以产聚才、产研协同”的天津模式。这座高端产业集聚、创新活力十足的城市,正成为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的筑梦之城。截至目前,本市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4个、工作站276个、创新实践基地82个,实现重点学科、产业链及人才联盟的全覆盖。2021年,本市首创成立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集聚72个博士后站、160位博导,开创了博士后“联招、联育、联考、联用”新模式。目前,本市出站博士后留津工作比例超过60%,大多数已成为科研骨干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天津高端人才引育已进入‘开花结果’的丰收期,特别是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抓制造业立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及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进程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展现了我市博士后人才磅礴的创新潜能,奏响了新时代人才强市新篇章。我们将持续优化博士后设站单位布局,实现重点产业链精准覆盖,为他们提供博士后公寓、子女就学、项目申报等一揽子服务,大力支持项目落地,全面提升人才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巴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