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可以有多少变化?

  来吧,今天带你一起穿越!

  五年,有多长?长到国家可以完成“十三五”规划发生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年,有多短?短到转瞬即逝,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五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穿越津南的五年,你是否发现她也在悄悄改变?

  津南▪五年

  五年津南区“喜提”一批国家级称号,作为“天津唯一”入选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海河教育园区成为国家级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区,“小站稻”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津南区被评为“中国小站稻米之乡”,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天津市文明城区成为“全国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西官房、前进等样板村,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01 五年孕育一方城市绿洲

  大力推动绿色生态屏障“主战场”建设,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4万亩,蓝绿空间占比达65%,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强。津南成为展示天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2017年,绿屏·八里湾是这样的

绿屏·八里湾,拍摄于2017年11月绿屏·八里湾,拍摄于2017年11月

  现在,它是这样的

绿屏·八里湾,拍摄于2020年9月绿屏·八里湾,拍摄于2020年9月

  曾经,它是这样的

绿屏·八里湾,拍摄于2017年1月绿屏·八里湾,拍摄于2017年1月

  而今,它是这样的

绿屏·八里湾,拍摄于2021年8月绿屏·八里湾,拍摄于2021年8月

  曾经的一片荒芜

  变成如今的飞鸟云集

  满目苍翠、碧波荡漾

  大绿大水大花园的壮美画卷

  在眼前渐次展开

  ▼

  绿色生态屏障中的古老村落 

  冬日,站在津南区八里台镇的绿屏·八里湾中心瞭望塔上,眼前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随风舞蹈,粼粼碧水之上鸥鸟翔集。近3万亩的绿色生态屏障中,点缀着一片4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社区——翰文苑小区,这就是大孙庄村民们的新家园。

  说起大孙庄村,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二年,距今已经有超过600年的历史。当时有孙姓军官来此定居,后又有崔家、门家、万家等来投奔,逐渐形成村落。因孙姓来得最早,所以得名大孙庄。

  67岁的崔翼老人擅长拉二胡,是村民乐队的成员。这支民乐队去年成功申请为津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回忆起了大孙庄村曾经的样子:“这个村600多年了,历史文化以前村里老人就重视,村里在明朝建了个庙,庙里有佛乐,渗透到民间,后来演变成乐队的前身,我们现在传承也得4、5代了。”

  虽然历史悠久,但是长期以来,这个有着1800多户居民的古老村落发展并不抢眼:村民们住的是老旧平房,喝的是地下水,用的是旱厕,村里既没有集中供暖,也没有排水设施。以前村民们大多靠务农和在村里的企业打工为生,几个村民和记者拉起了家常:“这个地区用我们老百姓话就说‘受大累托大坯’的活特多,砖厂、拔丝业、化工业多。化工厂那大烟囱老是冒着,看不见蓝天也看不见白云,老是灰蒙蒙的。”

  灰蒙蒙的天曾是属于大孙庄村一代人的记忆。翻开地图仔细寻找大孙庄村的位置,恰恰处在了天津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总面积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涉及滨海新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宁河区等5个行政区。但最重的任务就在津南区,全区有85.1%的辖区面积划入生态屏障当中,建设面积占全市绿色生态屏障规划总面积的44.8%。大孙庄村所在的八里湾,又是津南区绿色生态屏障区面积最大的一块。

  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就要有足够的空间:津南区深谙“有舍才有得”这样的道理,必须彻底抛弃过去粗放型发展路径,三年间这里取缔了包括大孙庄在内的工业园区20个,关停“散乱污”企业2299家,拆除散乱污企业和违章建筑26万平方米如今已是50多万株各种苗木和几千亩高标准农田;区里投入巨资对水生态循环系统进行了重点整治。津南区八里台镇副镇长刘缨告诉记者:“改造废弃的坑塘、鱼池、虾池共计11,000余亩。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进行梳理,形成现状湖区40多个。” 刘缨坦言,这水来得真不容易:“咱是利用津沽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收集的生活废水,处理厂处理以后形成了中水,进入到项目区里面,可以作为生态补水进行水体修复。”

  如今,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绿色生态屏障的大写意景象一点点呈现,那其中的人又该何去何从呢?这也曾是让镇里最挠头的问题。

  早在2014年,津南区对大孙庄村进行整体搬迁的计划就被提上议事日程。600多年的村庄要拆了?一开始村民们咋都想不明白:“故土难离啊!在这村祖祖辈辈住了几百年了,甭说老人,我都是在这结婚的,年轻的他也有这个念想啊。总觉着忽然地搬到一个新地方,谁都有点恋恋不舍。”

  面对这些疑问,村两委班子换位思考,把工作做细做实,责任层层压实。大孙庄村党委副书记张廷有拿着一本厚厚的纪录每家每户去做工作:“政府聘的第三方评估公司给平房作价,一般的平房都在十几万以上。你搬了家,还给你租房费,在还迁这6年都每个月政府都给你租房费。”

  为满足村民们“故土难离”的回家的心情,区里还为还迁村民建造的40万平方米现代化社区——翰文苑小区,新建小区就在原村落的不远处,而且也位于绿色生态屏障规划范围内。2020年6月19日,全村1800多户村民拿到了新居钥匙。崔翼家挑了个十楼,百来平米的房子,宽敞明亮、现代化煤水电气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从窗边望出去小区内外满眼绿色:“相当开阔了,能看见半个八里湾景,有湖、有树、有示范田、有湖面,养老甭提有多好了!”

大孙庄选房大孙庄选房
翰文苑小区翰文苑小区

  “绿色屏障林木多,火红的日子百姓乐,天蓝地绿人欢畅呀,高楼林立花满坡……”崔翼创作了新的歌曲——《津南幸福多》,大孙庄民乐队正在紧张排练中“绿色屏障津南区这是特色,天蓝地绿水清,这么一个曲子出来,环境越来越美,这个日子是越来越好。”

  “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一点一滴都是勇攀‘华山之路’”,津南区区委书记刘惠言辞恳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实现深刻变革。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4万亩,蓝绿空间占比达65%,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强,使天津东南部降温约0.4℃、增湿约3%。”数字是生态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好写照。

  02

  五年升起一颗耀眼明珠

  过去五年,位于津南区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第105届全国糖酒会(秋季)等大型展会,观展人数达到107万人次,落户华墨集团等会展企业900余家。

  2019年3月29日正式启动建设

  迎着朝霞、披着月光

  攻坚克难、大干快上

  2019年5月

  2019年9月-12月

  2020年4月,二期项目启动建设

  2020年12月,雄姿初现

  2021年5月,22个配套设施项目进入收尾

  2021年6月,首展盛大启幕

  雄姿绽放、气势昂扬

  9月的国际车展人气爆棚

  10月的全国糖酒会收获满满“甜蜜”

  现在

  二期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16个展厅如展翅雄鹰在海河南岸蓄势待飞

  157米的人行天桥将一、二期项目连为一体

  完整呈现北方最大综合展馆的恢弘气势

  ▼

  “北方之冠,宏图大展”

  会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参展单位500余家,展会总规模2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2021年6月24日,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绿色智慧会展综合体──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迎来首秀。开馆首展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功能定位于“推广绿色智慧建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吸引了建筑业全产业链的知名企业机构参展。

  商标多、专利多是这次展会的一大特点,为了做好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津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整体方案。津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于俊东:“在国展大厦内设置“国家会展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展厅内设置知识产权保护站,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首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处置效率,为参展商户提供更为坚实的知识产权保护后盾。”

  展会汇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蕴含着无限商机。为了吸引更多的会展企业和主体来津南区投资兴业,津南区出台了促进会展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津南区会展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宝德:“津南区每年计划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每年还给予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公司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来鼓励他加大自办展的研发力度,打造自办展的品牌。”同时,场地办公租金补贴、大型会展企业落户补贴,提前想到位的政策让更多的会展的企业和主体能够落户津南区发展。

  地处天津市津南区,集展览、会议、商业、办公、酒店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无疑是一个恢弘巨作,它是继广州广交会展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馆之后,商务部投资的第三个国家会展项目,至此完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最具行业代表性区域的国家会展项目整体布局。

  宏图大展,汇聚资源,以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为契机,近年来,天津将发展会展经济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推动我市会展数量不断增加,配套服务日趋完善,一批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展会逐渐集聚津城。

  大型展会活动因其明显的聚集效应,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那么相关住宿、就餐、出行、广告、物流、金融、楼宇等其他社会收入为9,津南区通过半年的实践已经达到了1:7,目前津南区正在努力打造会展经济核心功能区,全方位促进会展经济发展。津南区商务局副局长李文军告诉记者:“编制了会展功能区配套酒店的5年的规划,形成了津南特色菜的菜单,对咱津南区重点的消费和旅游节点都进行了提升,与阿里云等科技企业合作开发建设,为展会提供服务资讯的一个智慧平台。为参展企业推荐配套服务企业,为政府提供展会的各类数据。”

  据了解,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开始建设以来,津南区已经引进了会展上下游企业及配套服务企业900多家。仅今年1到4月,会展企业在津南落户就达到了112家,第105届全国糖酒会(秋季)等大型展会,观展人数达到107万人次。津南区将以国家会展中心为龙头,进一步加快津南会展经济区建设。

  未来,人们将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见证更多精彩。

  “出道即巅峰”

  海河南岸耀眼“明珠”冉冉升起

  会展经济与津南发展同频共振

  北方国际会展城已经扬帆起航

  03

  五年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津南区成为全国首批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累计引进700余家企业入驻海棠众创大街等双创平台,组建天津市动力与电气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落户天津大学科技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升级南开大学研究院,建成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津南分中心,万人发明专利数22.2件。

  从2017年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清华大学等

  合作共建产业基地

  全年协议投资额323.9亿

  到2020年

  健全承接非首都功能项目联动机制

  引进项目600余个

  协议投资额超千亿元

  近年来

  海棠众创大街、华录未来科技园等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聚区迅速崛起

  天南创新谷、低碳智慧园区、5G数字化工厂等

  积极推进建设

  坐落在津南的

  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

  成为全球首个“智能+5G”智慧园区

  今年

  入选全球“灯塔工厂”

  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

  ▼

  深化海教园管理体制改革

  产教融合迈出重要一步 

  从地图上看,在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的绿色生态屏障区内,有一片称为“绿芯”的地方与天津国家会展中心隔天津大道相望,这就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园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

  目前,海教园聚集了13所院校,在校师生15万人。其中,既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这样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校区,也有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开放大学等职业教育。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创新创造潜力,亟待进一步开发、转化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近年来海教园内生活配套不断完善,已建设11个住宅小区,入住居民3万人。随着常住人口的增加,园区内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发展之初至今,海教园已不仅仅是一座大学城,而是承担着教育、产业、社会治理等综合职能。原有的管理体制,很难满足新要求。

  2020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意见,成立海河教育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海河教育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将海教园划转至津南区属地管理,目标只有一个,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拆墙’与‘融合’。”通过全国市场化选聘从上海来到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任副主任的冯楠告诉记者,“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撤销原管委会内设机构,414名编内外人员全员起立、全部转岗、妥善安置。成立海棠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公共服务等社会管理职能全面划转至街道和区属部门。我们通过改革,变科创要素为产业发展,变科研空转为产教融合,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快车道。”

  这场改革,让更多年轻、新鲜血液加入海教园管委会,新管委会面向全国选聘32人,平均年龄仅为33岁,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56%。管委会新的内设机构中“创新创业部”、“产业发展部”肩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招商引资等职责,“教育服务部”则承担园区思政教育、教育改革等相关工作,每一个部门都对应着一批亟待解决的创新难题。

  “如何将园区内的教育、科研、人才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优势?”这正是海教园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回应问题。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搭建的新平台,就是要做到更加贴近、精准、有力。

  由津南区人民政府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共建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开园半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吸引30多家科技型企业入驻。

  主营3D打印机、激光扫描仪等产品的天津博盛睿创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公司刚刚自主研发了新型固化3D打印机,入驻科技园后,获得大批订单。总经理王海军:“选择在这边主要是这些老师、这些人才的一个对接,给予我们的一些研发的支持,另外很大的客户群体在学校。”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大力推进产教衔接、产业引育,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全力服务入驻企业做大做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阎兵:“科技园跟校内的科技资源充分的打通是共享的,老师们、同学们在学校有了理论的成果,在科技园里面给他提供了一个小试、中试平台。我们还有一个科技园的运营的平台公司,提供深入的全方位的科技成果的服务,包括金融支持。”

  目前,津南区在全面建设创新发展聚集区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医疗器械、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构建“1+3+N”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支撑体系。到2023年区内大学科技园将达到4家,力争一家达到国家级的标准。津南区科技局局长付强:“1+3+N”,“1” 依托盛港科技大厦打造津南区大学科技园起步区,重点建设天津大学科技园。“3”是依托津南区现有的创新的平台、载体,重点的打造南开大学科技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科技园。“N”是依托咱们海河教育园区,天津市乃至全国的优质高校的创新创业团队,在津南区落户。”

  从2020年海教园整体划归津南后,津南区不断加速推进产教融合。今年5月份以来,共引进注册企业111家,初步形成以智能科技和互联网科技为主,新材料和会展服务为辅的产业结构雏形,实现“大学城”向“产业城”迈进。今年1-9月,园区实现三级税收7.5亿元。其中区级税收3.9亿元,占全区区级税收的12%,排名津南各经济主体第一。同时,与京东集团共建产业创新中心,推动鸿远电气、易华录、海尔等7家区内企业与院校建立产业创新中心。津南区委常委、海教园管委会党委专职副书记、副主任郭建华说:“深挖院校资源,常态化实施‘揭榜挂帅’制度,完善配套政策,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以大学科技园、校友资源等为依托,加快培育高科技项目孵化和成长,建立‘海教园服务官’制度,为落地项目提供帮办、代办、领办的全程保姆式服务。”

  与此同时,划转的社会职能也绝不放松,为了适应越来越庞大的人口需求,今年4月,天津市政府批复,同意津南区在海教园内设立海棠街道。5月28日,天津市津南区海棠街道办事处正式揭牌成立。海教园社区管理、公共服务等社会管理职能全面划转至街道和区属部门。海棠街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志杰原本就在管委会工作,对区域内发展情况非常熟悉,记者见到他时恰逢一个周末,可他却忙得不亦乐乎。“社会职能就是所有管委会以外的工作都在我们街道,要严丝合缝衔接上。”王志杰边忙边给记者解释:“大大小小的事都有,以前没想到的也有,你就像打新冠疫苗,学生人数摸底,上一针都是在哪儿打的,哪个品牌,学校场地符不符合规定,就近安排多少医护人员……”事无巨细,共享单车、入户摸底排查,每一项都在王志杰的小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形成产业生态链的同时,完善社会职能,让人才来得安心、住得踏实、工作顺心。

  津南区委书记刘惠说:“未来海教园在津南区打造创新发展聚集区、‘天津智谷’的大格局中,有望发挥越来越显著的引擎作用。”

  04

  五年腾飞一座通达之城

  还记得

  曾经那个天津惊现“最孤独地铁站”吗?

  而今,它也已经不再孤独

  掩映在绿屏当中

  伴随着人来人往

  与树为邻、与花为友

  静听鸟儿欢唱、鱼儿低吟

  诚邀乘坐地铁的小伙伴们

  顺便去拍一拍现在的“它”

  2017年,1号线延长线项目持续推进

  2018年,配套施工基本完成

  2019年,成功开通至东沽路站

  此外

  地铁6号线二期

  已经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

  今年年底将开通试运营

  途经咸水沽、海河教育园区、双新、双港

  通车后将有效缓解沿途居民及高校师生出行

  推进津南和中心城区的协同发展

  津南正式步入“双地铁时代”

  大家的期待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不仅如此

  路网交通越来越完善

  2017年,津南区基本实现了

  “十五分钟交通圈”

  到2021年,“断头路”打通了

  “老街路”改造了

  “八横五纵”主骨架路网更加清晰

  每一条路

  都为发展挺起骨架

  也为百姓播撒幸福

  五载扬帆搏浪

  五载奋进辉煌

  五载一瞬  转瞬巨变

  谱写出“津南之量”到“津南之质”的发展跃迁

  擦亮天津“新窗口”

  树立发展“新标杆”

  岁月流转

  藏着你我生活中悄然的变化

  都是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都是独一无二的津南故事

  站在新起点

  也将努力跑好历史“接力棒”

  跑出津南“加速度”

  来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锚定市委对津南的定位要求,建设绿色环境、培育绿色产业、厚植绿色人文,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全力打造科创会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

  未来五年的主要指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 %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生产总值增速同步。

  抓住重点、精准发力

  以绿色生态屏障为基础,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区;

  以海河教育园区为核心,打造创新发展聚集区;

  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为平台,打造会展经济功能区;

  以“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为引领,推动全区上下生产生活方式深度变革。

  突破关键,敢闯敢干

  做好“融入”的文章

  做好“改革”的文章

  做好“数字”的文章

  做好“统筹”的文章

  做好“人”的文章

  人民至上,牢记使命

  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根基

  抓牢服务保障民生的重点任务

  构建增进民生福祉的工作机制

  历史落笔新一页

  漫漫征程从头越

  行进在又一个五年交替的时空坐标

  面对新的赶考之路

  津南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开启一次更加雄壮的远征

  擘画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

  奋力谱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 | 田晓曦 翟婧秋 刘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