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天津市卫健委网站对天津市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进行了公示。其中:

  张伯礼、陈宝贵入选天津市第四届国医大师国医大师推荐人选;

  毛静远、贾英杰、张智龙、张曾譻入选天津市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评选第四届国医大师的通知》(人社部函〔2021〕144号)、《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评选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函〔2021〕202号),现将我市推荐人选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2021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反映,联系电话:23337688,联系人:马杰。

  天津市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基本情况

  一、国医大师推荐人选

  (一)张伯礼

  男,汉族,1948年2月生,河北宁晋人,中共党员,“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名中医,中央保健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师协会中医师分会会长。首届天津市名中医,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师承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五十余年来坚持中医临床,每周3次门诊,年门诊量4000余人次,外地患者约占3成。熟谙经典,精于辨证,临证善于运用痰瘀学说治疗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病症,疗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首创划分平台期、波动期及下滑期的分期治疗方案,被教材、指南等采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诠释胸痹“阳微阴弦”,明确脾肾虚损、痰瘀互结为冠心病核心病因,开展首个中医防治冠心病临床循证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带领临床和科研团队四代人赓续发展,获批教育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创新团队、国家冠心病临床研究基地,组建全国冠心病中医临床联盟。

  2003年,任天津中医治疗SARS总指挥,取得较好效果。治疗方案被WHO颁布的《SARS中医治疗方案》收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初,作为新冠肺炎防控中央指导组专家,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临床救治,主持制定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

  主编多个版本《中医内科学》,主持制定首个中医本科教育标准和国际首个中医本科标准,主编世界中医核心教材,引领全球中医教育健康发展。培养硕博士、博士后及师带徒300余名,获全国百篇优博4篇,培养了一批长江学者、杰青、万人计划等中医药骨干人才。

  张伯礼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患者爱戴。捐资500余万,成立勇搏基金,资助贫困学生。他勇于开拓,富于创新,将中医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何梁何利医学奖、吴阶平医学奖等多项荣誉,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二)陈宝贵

  陈宝贵,男,汉族,1949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名誉院长,首届全国名中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天津市科技成果8项。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20余部。从医56年,扎根基层、坚守临床第一线,年门诊量7000余人次。患者遍及31省市、10余国家。

  学术思想及观点:1。创立“脑病从神论治”学术思想,以“补肾健脾、化痰祛瘀、醒神开窍”为主防治脑病;2。提出“重建脾胃生理功能”学术思想,创制“治胃九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3。总结独特的“中医临证思辨方法”,构建基于三精准、三关系、三统一即“三三原则”的独特辨证模式、诊病思路,;4。传承弘扬张锡纯妇科学术思想,妇科病诊治以补肾为本,疏肝为要,健脾为务,温经散寒、祛瘀散结为标;5。遣方用药独到,擅用风药、毒药、芳香药、虫类药、对药等,活用经方名方论治疑难病。 

  在新冠疫情防控初期,根据华北地区气候特点、人群体质,拟定宣解汤用作预防和治疗。作为天津市新冠病毒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副组长,参与审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天津方案》。

  跟师张锡纯入室弟子柳学洙先生吃住侍诊10年,致力张锡纯学术思想整理挖掘、研究和传承,培养传承人112名,形成脑病、脾胃病、妇科病的诊疗特色及学术体系。积极落实国家脱贫攻坚精神,主动请缨在多个对口帮扶地区建立名中医工作室,培养传承人41名。为武清中医院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尤其倾心为医院人才梯队成长搭建平台,培养了从一到四梯队骨干人才110名,都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和学术的中坚力量。

  二、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

  (一)毛静远

  毛静远,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37年,现为冠心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执行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及区域诊疗中心负责人,先后获得“岐黄学者”、国务院特贴专家、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海河医学学者、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受《内经》“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的启迪,提出并论证了阴虚是冠心病发生始动因素的见解,探究了阴虚与心脏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总结了理气化痰活血治疗微血管心绞痛、养血活血通络防治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方药,揭示了冠心病“阳微阴弦”病机的本虚标实现代内涵;总结了气虚为本分阴阳、执简驭繁论治疗、本虚瘀水是根本、外感邪热为诱因的心衰辨治经验,研制心衰急慢分期、阴阳分型辨治方案并进行了评价研究;提出了中西结合药动学研究思路并付诸实践。主持制定了《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指南》《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药新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

  先后主持“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中医药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259篇,其中SCI收录22篇,译文4篇;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4部。

  (二)贾英杰

  贾英杰,男,汉族,196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贾英杰所带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华北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是全国最大的中医肿瘤综合诊疗中心之一。立足华北,辐射全国,面向国际。

  对党忠诚,勇于奉献,作为肿瘤科党支部书记,热心公益事业,为老年大学开设《老年肿瘤学》;打造“蓝丝带”前列腺癌科普品牌;以华北区域肿瘤防治联盟为平台,带动医疗落后地区发展。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所在支部也被评为百名“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在非典和新冠面前,他挺身而出,前往一线。

  推陈出新,终成己学,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创新性提出“癌浊”病机理论,形成了“黜浊培本”治癌法则。提倡“动态辨治”理论指导下的恶性肿瘤全程管理理念,并创立“立体治疗”恶性肿瘤模式。作为行业领军人物,通过牵头制订国家级中医肿瘤诊疗指南等来引领着行业发展的规范。 

  潜心钻研,育人为后,重视科研工作,成立中医肿瘤实验室,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专利4项,主编专著8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20余篇。不遗余力,培育后学,共培养硕博士百余人,弟子李小江等已成为行业后起之秀。

  悬壶为民,执甲济世,贾英杰教授常怀仁爱之心,用毕生所学,开一剂良药。从不开大处方、不用贵重药,却能屡起沉疴。《光明日报》、《今晚报》等纷纷报道其“患者至上”的大医精神。 

  贾英杰教授承岐黄之术,颐华夏苍生,仁心仁术,大医大爱,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医肿瘤防治事业,谱写出当代中医人的华美篇章。

  (三)张智龙

  张智龙,男,汉族,1961年8月生,天津市人,农工民主党,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被评为天津市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天津市针灸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世界中联中医外治操作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脑病学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中医脑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救死扶伤,守正创新作为自己的天职,秉承“医者仁心”,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在医学战线上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用一名中医人的敬业和专业精神,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先后荣获“十佳闪光点中奋发进取的有志人”“天津市劳动模范”“跨世纪青年人才库人员”“天津市十佳青年医务科技新星”“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先进职工代表”“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抗震救灾优秀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管理奖”“创建三甲中医院工作优秀职工”“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天津好人”等荣誉称号。

  (四)张曾譻

  张曾譻,男,汉族,1941年11月生,九三学社社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首批名中医、天津市中医药学会首届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大学内科学教授,天津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药品评审专家,天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1965年毕业于天津市中医学院,1965年开始工作,先后任职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从医50多年以来,张老始终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为广大患者服务,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不仅治愈了许多常见病、多发病,还多次力挽垂危,典型案例,枚不胜举,深得患者的称誉, 先后获十佳医务工作者,满意医生,优秀科技工作者,诚信个人等荣誉称号。其所创“精明失养学说”认为甲状腺疾病的始因为“精明失养”,提出了以“健脑”为本的甲状腺疾病治疗大法,以改善脑疲劳为本,调节脑垂体功能,使其恢复正常,从而达到调节甲状腺功能的目的。此外,张教授还提出“心脑同治”、“窍脏并治”等理念,理论源于临床,并指导临床,也对中医学术传承有示范作用。从医期间,张老主编著作1部,主持完成多项市级科研课题、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曾带教西学中班、本科班、留学生、研究生等百余人,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五人,张曾譻工作室成立后,培养工作室成员10余人,如今事业有成,成为医院骨干。

  综合 | 天津市卫健委网站 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