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农历七月十五日

  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中元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又称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同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何谓“三元”?

  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中国民间的宗教信仰。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

  ▲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与责任使然,中元节势必也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根据《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

  天津市公共区域内全面禁止焚烧迷信用品、殡葬物品

  近日

  天津市民政局向全市市民发出倡议

  ↓↓↓

  一、摒弃丧葬陋习,保护生态环境。焚烧纸钱等不文明祭扫行为,会产生有毒气体、烟尘灰烬,损害家人身体健康,影响空气质量;会损害路面清洁,妨碍道路交通,存在火灾隐患,影响消防安全,我们要自觉摒弃,维护良好市容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二、文明安全祭扫,培育文明新风。祭奠先人重于心不拘于形,倡导采用网上祭奠、敬献鲜花、家庭追思、撰写祭文等文明、简约、低碳、安全的祭扫方式,在缅怀先人过程中传承“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培育文明殡葬新风尚。不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纸钱、上灯点烛、焚香祭祀等,确保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和家人安全。

  三、简约文明治丧,传承优秀文化。倡导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采用文明环保、简朴庄重的殡葬礼仪治丧,注重传承关爱生命、感恩孝老等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丧事活动不搞铺张浪费,杜绝搭设灵棚、吹打念经、摆放及焚烧纸牛、纸马等不文明行为,抵制庸俗愚昧的祭扫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在治丧活动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减少人员聚集,巩固防疫成果。

  四、节地生态安葬,节约土地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采用海葬、树葬、深埋、草坪葬、花坛葬等少占或不占用土地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好造福子孙后代。

  五、党员干部带头,发挥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带头低碳祭扫、文明节俭办丧,带头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积极参与文明祭扫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殡葬改革,监督和制止不文明殡葬行为,以实际行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我国民间

  中元节的本义是祭祀

  人们常以此节怀念亲人

  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其地位在几千年的历史中

  曾地位一度“置顶”!

  来看看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

  中元节习俗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在江苏省部分地区,很多人还会在中元节当天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中元节与天后宫

  旧时,在天津举行中元节活动的主要是天后宫和玉皇阁。

  按津门旧俗,这天白天人们要下洼给祖先烧香烧纸,祭祀亡灵,下洼有河东、西门外、南大道(西南角)、大丰路和北站外这五条线路。而居家的老人们便在自家门口或门脸房前摆设桌椅、茶水,免费供下洼归来的人们到此饮水歇息,以表愿心。当晚,富裕人家到河边放河灯,或者来到海河边看天后宫的河灯。

  ▲《点石斋画报》中关于天津中元节活动的记载

  这天晚上,在天后宫的院子里,居中放一张桌子,两旁放四张或六张桌子,要念一场经,超度亡魂,请神上香仪式与佛教大同小异。念完经要放河灯。天后宫紧挨海河,道士们遂到河边送河灯,在这里再念一场经。

  河灯道士不制作,均为信士弟子做,一为纸灯,一为打瓜灯,即小西瓜灯。制作纸灯,多叠成船形。纸型在碗里压固,讲究的要烫蜡,蘸上牛油或羊油蜡,以免河水将纸灯洇湿早沉。有的还在纸灯下固定一块小木板,以利纸灯飘行。尚有一种纸质荷形灯,底部蘸腊,以蒲纸和油为蕊,成圆柱形,点燃后放行。制作打瓜灯,是将瓜切成两半,或只切掉上边一小部分,再将瓜瓤挖空,里面安放蜡烛。瓜皮刻以花纹或吉祥语,如“天下太平”、“一帆风顺”等。

  点燃蜡烛时,薄薄的瓜皮透出摇曳的烛光,摇曳的烛光又映出瓜皮的颜色、花纹和吉祥话,展现出一个美好的艺术境界。届时,在初秋的静夜里,月朗风轻,各式各样的河灯,被河波推送着,缓缓顺流而飘;海河河道上,烛光闪闪,犹星溅河面,分外拨人心弦,使观赏者从感官到心理都得到一种慰藉,一种愉悦。

  有的年头河灯放得多,满河的西瓜灯,从天后宫能一直飘到河东挂甲寺。

  中元节是一个怀念的节日

  几千年来

  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经典诗词

  使得这一天充满了文化意味

  中元节诗词

  中元不眠夜

  让我们一起用诗词

  共寄哀思

  《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日午》

  宋代·杨万里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於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中元雨中呈子晋》

  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让我们将对故人哀思与怀念

  封装进美好的诗词之中

  寄托情思在中元

  逝者灵安  生者心安

  综合 | 人民日报 天津民政 北京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