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津纪念馆的胜利广场摆放着各种武器装备的展品,其中一辆叫“功臣号”的坦克格外引人关注,它就是我军装备的第一辆坦克。而当年驾驶这辆“功臣号”坦克的就是装甲兵部队第一位“全国战斗英雄”董来扶。在建党100周年前夕,津云新闻记者采访了董来扶的儿子董蓟豪,董蓟豪为我们讲述了他父亲和“功臣号”坦克的故事。

  我军装备第一辆坦克 攻打锦州立奇功

  “我父亲董来扶是17岁在东北当兵的,当时由于他在日本人的工厂里做过工,会讲一些日语,人也机灵,就让他开坦克了。”董蓟豪说。这个工作安排,让董来扶与“功臣号”坦克有了不解之缘。

  “功臣号”坦克是1945年11月我军从日本关东军沈阳坦克修理厂收缴的九七改中型坦克,是人民军队最早的一辆坦克。该坦克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攻打锦州、解放天津等战役。

  1948年11月攻打锦州时,这辆坦克因为机件旧、历史老,被坦克手们称为“老头”坦克,不过在战场上多一辆坦克就多一份力量,这时部队领导决定把已经入库作为零件拆用的“老头”坦克,重新修复使用。

  为此,董来扶和车长牛生贵、炮手李群、机枪手武佩龙一起对“老头”坦克进行抢修,出发前一天刚勉强修好,一下火车又开不动了。董来扶和战友们在路边连夜抢修,经三昼夜的维修,“老头”坦克又能开动了,并在发起总攻之前赶到了指定地点黄屯。

  董蓟豪说:“没想到刚要往待机阵地出发时,另一辆大坦克出了毛病,开始说是电瓶坏了,连长命令将‘老头’坦克上两块好电瓶拆下来换上,我父亲一听,心想完了,没法参加战斗了,虽心有不舍,但必须执行命令。”

  后来,那辆坦克查明不是电瓶故障,是其他问题,又把这辆坦克上的好电瓶,给“老头”坦克换上,董来扶才有机会驾驶它上了锦州战场。

  1948年10月14日早上10点半,锦州攻坚战打响了。第一次战斗是外围突破,负责攻打锦州车站的铁桥洞子,董来扶驾驶的“老头”坦克最后压阵,刚刚进入前沿阵地,就遇到了反坦克炮的攻击,还有三四米宽的防坦克壕。为了减少中弹,董来扶一改常规纵队前行的方式,不断变换队形,让敌人反应不及,冲过了防线。

  随后,董来扶透过弥漫的硝烟,准确地把伪装地堡的位置报告给炮手,并把铁路桥两边的暗堡情况摸清,端掉了暗堡,又率先发现了隐藏为火车皮的活动工事,为步兵前进打开了突破口。在巷战中,“老头”坦克冲锋指挥,辗过一道道障碍,吃掉一个个暗堡且战且进。

  “那时候,炮楼上伸着敌人‘三七’战防炮筒,由于敌人炮楼高,坦克炮仰角不够,还连中两炮,被打碎展望窗,油压表上的指针也在下降。我父亲果断加大油门,将坦克开到坦克炮射角之内,炮手勇敢开炮将敌人炮楼被炸得四分五裂。”董蓟豪说。

  当天晚上,“老头”坦克在掩护步兵冲向敌人据点时,忽然车身一斜,车掉沟了。董来扶大胆熄了火,关掉车内的灯,打开驾驶窗户向外侦查,发现了一座人行小桥,面对着小桥禁得住、禁不住坦克的考验,董来扶小心翼翼地数着轮子的声音,胆大心细地驾驶着,最终冲出土沟,掩护步兵顺利地占领敌人阵地。

  “攻打锦州老城时,敌人妄图依靠城墙和护城河进行顽抗。‘老头’坦克和另外一辆大坦克为一路从右翼进攻,敌人的炮火猛烈,那辆大坦克掉到护城河。‘老头’坦克单车冲到敌人城墙跟前,敌人的战防枪打在坦克上啪啪直响,手榴弹不停地在坦克周围爆炸。我父亲机警地驾驶着‘老头’坦克,道路看不大清时就慢点开,看清了就加速猛冲,这样忽快忽慢,反而弄得敌人抓不住规律。”董蓟豪说。

  坦克绕着城墙,把敌人一个个暗堡打得土崩瓦解。“老头”坦克也连中几炮,坦克的冷却器被敌弹打坏。“那时候,大家耳朵已经被炮弹震得听不清声音了,就靠踢一下后背、踢一下屁股的方式统一步调。”董蓟豪说。

  究竟前进还是后退?董来扶决定加大油门向前冲。在董来扶果断的决定下,敌人护城河两侧的碉堡终于被摧毁,步兵举着红旗呐喊着越过护城河。

  在城内巷战中“老头”坦克整整在老城内打了一圈,最后打到了范汉杰的司令部,几炮过去,指挥所中的敌人不一会儿就举出了白旗,俘虏了范汉杰,将胜利的红旗插上锦州城。

  “那场战役后,我父亲立下大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老头’坦克也立了功,被命名为‘功臣号’坦克。”董蓟豪说。

  “功臣号”坦克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解放天津再立大功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功臣号”从沈阳出发进关,准备参加解放天津的战斗。可是刚一过山海关“老头”坦克就掉队了,一直修了五天,刚要出发,油嘴又掉在离合器里了,又修理多半宿才出发,但是一路上不停地漏油,不到几里路油就漏光了,后来他们想个办法,接了漏油再往油箱里灌。赶了两天,到了滦县,从滦县上火车到唐山,才赶上了队伍。

  “一下火车,坦克又坏了,我父亲技术好,负责修理坦克,数九寒冬,机器常把冻僵的手碰伤,但他还是坚持修理,修理好了,从唐山向天津日以继夜地前进。”董蓟豪说。

  那时候,他们已经一个多星期没睡好觉了,路上开着车子,手把着方向杆都能睡着了。他们熬得眼睛红了,嗓子也哑了,还要忍受像刀子一样的冷风。

  “坦克上有风挡,但是一挡上就会出现水汽白雾,看不清道路,就得开着窗子驾驶。”董蓟豪说。

  在这样极端困难条件下,董来扶坚持着前进,终于在杨柳青赶上了队伍。可就在出战前夕,“老头”坦克的充电滚和下部转轮又坏了,连长说车坏了就不必参战了,让他们休息休息。

  “我父亲一听急着,说我们赶了好几百里路才追上队伍,就是要参加解放天津的战役啊!车坏了保证修好,一打起仗来,我们就不累了。”董蓟豪说。

  最终,上级答应了他们参战的要求,董来扶他们就更忙了,又要看地形,又得修理车子,一连修理两天,直到开战前2个小时才把车修理好。

  1949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30辆坦克、30辆装甲车,配属步兵攻打天津。具体部署是:以连为单位配属步兵,以火力摧毁敌前沿工事、火力点,支援步兵冲击突破,而后以排或单车分散支援步兵进行巷战。

  “当时为了保护天津城市建筑,给我父亲他们下的命令是除了敌人的碉堡,其他建筑物不能开炮。”董蓟豪说,这个命令给坦克兵更高的考验。

  14时10分,总攻开始,董来扶驾驶坦克像利剑一样刺向西营门突破口,坦克火炮将敌人的明碉暗堡逐个摧毁,步兵冲击成功,突破口被撕开,守敌狼狈逃窜。进入突破口后,董来扶和战友们单车配合步兵进行巷战。他们从天津自来水公司方向纵深发展,见火力点就轰,见碉堡就打,一路所向披靡。

  “当时,打自来水公司的时候,我父亲驾驶坦克没有从门开进去,是从墙上冲进去的。后来一看,这个决定是救命的,因为门后当时堆放了炸药,要是从门进去就车毁人亡了。”董蓟豪说。

  攻打海光寺时,敌人在指挥所拼死抵抗,解放军步兵遭遇了敌人强大的火力网。当时已进入夜战,能见度差。董来扶一心要冲进海光寺消灭顽敌,但在连长阻止下,董来扶强压怒火,等待时机。天刚蒙蒙亮,连长下达了命令,董来扶开着坦克冲了过去,火炮把敌海光寺指挥所轰成一片。

  “指挥所被打没了,没想到敌人还有两个地堡,把地堡打完了又发现有敌人从地下钻出来。”董蓟豪介绍说,“我父亲就赶紧喊,敌人是双层工事,有暗堡!并为车里的炮手指示好目标,瓦解了敌人的暗堡。”

  在金汤桥上,解放军步兵胜利会师,董来扶因为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又立了一大功,被相继提升为连队技术教员,重坦克连连长。

  开国大典“功臣号”站上了坦克方阵C位

  (南苑阅兵)

  1949年“功臣号”坦克先是在北京南苑机场接受了大阅兵。此后,更是在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走在了坦克方队和摩步方队的最前排。

  “这个方队由99辆坦克、50辆装甲车和107辆运输车组成,我父亲驾驶的‘功臣号’是领队坦克。当坦克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我父亲看见毛主席被‘功臣号’三个大字所吸引,频频地向领队坦克挥手致意。”董蓟豪说。

  那时候,为了参加开国大典,董来扶提前进行了三四个月的训练,但是让坦克走齐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董来扶就非常聪明地将坦克的潜望镜从看前面,调整到看侧面,保证了坦克像一条线一样地整齐前进。

  除了两次阅兵董来扶见到了毛主席,董来扶感到最幸福的时刻是参加1950年8月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他被光荣地选为坦克兵的战斗英雄出席了大会,受到了毛主席接见,并被授予“钢铁英雄”称号。

  此后不久,董来扶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打到了马良山后按部署返回国内。而董来扶驾驶的“功臣号”坦克也于1959年作为革命文物被送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展出的为复制品)

  1986年,董来扶从原坦克一师副参谋长岗位上离休。退休之后,他经常应邀给年轻人讲述革命历史,现在红桥区洪湖里小学还有“功臣号”坦克中队,让一代一代的少先队员了解革命先烈英勇奋战的革命故事。

  “但是对于子女,父亲很少讲自己的经历和荣誉,怕子女们沾光。”董蓟豪笑着说。

  在父亲的感召下,董蓟豪和哥哥、姐姐、妹妹四兄妹都参军入伍。“我的性格活泼,与兄弟姐妹不一样,父亲也最不放心我,经常‘开小灶’的教育我、批评我,我原本叛逆不想参军,但是父亲要求我必须参军。”董蓟豪说年轻时自己也有不理解父亲的时候,但是四年的军旅生活,让董蓟豪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部队是锻炼人的’,这让董蓟豪终生受益。

  (董来扶的子女四人)

  虽然子女参军,自己又在部队,但是董来扶没有为子女们说过一次话。“我哥哥要提干的时候,我父亲就说提不上去就回地方工作,没有为子女争取过任何福利。”董蓟豪说。

  特别是董来扶一直教育子女要艰苦朴素,他说:“我是要饭人出身,生活好了不能忘党、也不能忘本,不能浪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董来扶一家三代都是党员,也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董来扶的军服)

  董蓟豪说,他父亲那一代老战士们对于党和国家有着无限的深情,他们可以不顾小家,却时时刻刻想着国家。他们经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晚年的时候,我父亲每次宣讲革命故事,就难受一次。他总说‘什么是前赴后继,就是踏着战友的尸体向前冲。我是炮兵,步兵比我们牺牲更多,我董来扶命大,能活到现在,还能宣讲,要讲好我的战友和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的故事’。”

  如今,董蓟豪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了洪湖里小学校外辅导员。他说:“我想告诉现在的孩子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那些牺牲的革命烈士做出的贡献,学好历史、学好党史,传承红色记忆,珍惜现在生活,学会感恩、学会奉献爱心,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