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营商环境论坛授牌仪式现场国际化营商环境论坛授牌仪式现场

  滨海新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天津市滨海新区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2020行动计划》,在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产业环境五个方面加大营商环境攻坚力度。

  时报讯(记者 张姝 张文弟)8月30日,由环球时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投资评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滨海新区被评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新区”,此外,经开区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生态城获评“十佳优质营商环境产业园区”。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投资评估报告》是由环球时报—环球舆情中心提供数据与研判支持,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充分结合政府数据、金融数据、商情与咨询等,经科学运算及海内外专家、学者及资深媒体人专业评估,形成系列榜单,是目前国内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城市营商环境调查推选活动之一。

  滨海新区及浦东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同时获得“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新区”称号。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承载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滨海新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天津市滨海新区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2020行动计划》,在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产业环境五个方面加大营商环境攻坚力度。

  在优化政务环境方面,实施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实施最简告知承诺,推行审批极简化;率先推行“一企一证”综合改革,一证覆盖,破解企业准营难题,实行便民服务“滨海通办”,便民服务事项社区就近办理;开发“政务帮办平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规范化申报、企业简易注销等一网通办;东疆融资租赁SPV公司实现智能审批、无人审批;免费刻制印章、涉税业务“票e到家”,着力打造制度性交易成本洼地;开通66898890滨海热线,实现企业群众诉求一号响应。

  在优化市场环境方面,在项目招标和政府采购环节,采用以银行保函的形式代替保证金,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搭建“普惠金融联盟”平台,银企对接建立金融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制度,实施信用风险分级管理和联合奖惩。天津港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74%和87%。开通海铁联运中欧班列,“港场直通”“船边直提”,大大压缩集装箱运输时间和企业成本。

  在优化法治环境方面,将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全区普法计划。高水平建成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维权周期和专利审查周期压缩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建成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平台,开发首家诉讼服务微站,打造“掌上法院”。成立自贸区法院,研发双语庭审自助系统。滨海新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获评2019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十大创新案例。

  在优化人文环境方面,充分发挥“海河英才”和“鲲鹏计划”叠加效应,全力打造群贤毕至、才智涌动、活力迸发的人才“洼地”。引进京津优质资源,新建中国核工业大学、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滨海院区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打造京津城市绿肺,保护好建设好湿地、双城生态屏障、海岸线保护与修复等绿色生态资源。上半年完成中新天津生态城临海新城3.1公里岸线修复,东疆东部沿海1.8公里岸线修复工程一标段完成85%。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生态智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在优化产业环境方面,作为“一基地三区”的核心承载地,滨海新区营商环境建设专门增加了优化产业环境内容。设立“滨海产业发展基金”和“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两个千亿专项基金。出台2020年新动能引育工作方案,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出台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措施(试行)的实施细则。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一大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投入使用,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18家,申报各类知识产权550多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台账企业839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督查激励。

  滨海新区围绕“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秉承“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服务理念,着力构建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