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华灯初上,大会新启。6月23日,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隆重开幕。而作为世界智能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天津已然陪伴智能大会走过几度春秋。许许多多在智能大会大放异彩的前沿技术,也逐渐走出会议室、走出宴会厅,走向天津的大街小巷,走向天津的大大小小家庭;昔日智能科技产业金凤,如今终于飞进寻常百姓家。
飞索虹边架,天堑变通途。近代百年来,工业化的进程改变了古老、传统中国的旧容颜。曾几何时,机器轰鸣、大厦高起的城市形象早已深深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而随着信息革命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提升,这一形象也将被人们再次亲手改变。“无形的网连接起有形的城市”,作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实现了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提高了城镇化质量,实现对城市社群的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了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从而构建了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城市可持续创新生态。
“您乘坐的公交车还有二十分钟到达……”早上七点半,听见手机上“生态城交通”软件发来提醒,居民就可以直接拎包儿出门;通过手机软件一键操作,居民还可以监控并调节家中用电情况,让热水器烧好水,把空调提前打开;
下了楼,在社区附近的贩售机器人前买几样食品当早餐;旁边是服务引导机器人,可以提供咨询引导、活动室预约、儿童科普知识讲解等服务;
来到街道,多辆智能公交车将在生态城正式上路运行,这是天津首批投入运营的自动驾驶公交车;
临近午餐时间,来到生态城X未来餐厅用手机点菜,作为全国首个无人餐厅,早已实现了机器人“大厨”炒制,机器人服务员端菜。上菜快、味道好、无接触、少人工介入,这对于疫情期间的人们来说,不仅体验到了科技感,更体会到了安全感。
这样的生活并非来自科幻世界的异次元想象,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社区居民身上。作为实践智能大会前沿科技、落地天津智慧城市功能的重要窗口,更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中新生态城将智慧融入绿色,继续丰富“良好生态”的内涵:将曾经“1/3盐碱荒滩,1/3废弃盐田,1/3污染水面”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了充满绿意和科技感的未来新城。
而这仅仅是天津建设智慧城市、应用智能大会创新科技的冰山一角。实际上,天津智慧城市的应用面之广、未来感之强,早已超出人们的想象。截至2020年6月,天津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基于浪潮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天津市40家三级医院、36家二级医院、15家一级医院及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四大直属系统的全量数据汇聚完成,涉及133个厂商,14类数据,并同步推进数据治理工作。
目前,数据互联互通成果正渗透进各个医疗健康场景。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官方APP“健康天津”上,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无纸化就医,全市47家二级三级医院统一预约挂号入口,避免移动端出现系统冗杂的情况。此外,“健康天津”APP提供电子健康码生成、智能导诊、家医签约、医疗卫生资源搜索、健康资讯等服务功能,实现了患者与医疗机构的高效沟通,让市民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和健康服务。
衣食住行,天津的智能之臂已然延伸到各处。疫情期间,天津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运用“互联网+”,打造五大道“云上游”。民园广场、庆王府、先农商旅区等核心景区已实现无线WiFi信号全覆盖;推出了五大道官网、微信服务号和订阅号;建成“和平区小洋楼网上史料馆”,还将把商家、景点等资源整合到统一的信息平台,使用一部手机就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全部信息需求。
此外,智慧城市更让天津的港口建设登上了新台阶。天津透过整体智能升级,将天津港建设成为“智慧港口”,其中全新的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更为港口服务的各方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如同一个具有人工智能的“超级大脑”,通过与港区高速信息网络、港口物联网平台、空间可视化信息系统等接入形成数据互联互通,不仅能快速完成集装箱船舶的智能配载,而且还可以对区域内各类港口机械进行动态的科学调配,促进效率提升。
强枝须强干,健体须健脑。智慧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城市大脑”的运营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承载了整个城市最核心的智慧成果,也被誉为智慧城市的“大脑”。以中新生态城为例,“城市大脑”投入运行以来,通过对11个专业领域、数亿条城市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结合CIM建模,实现了数字化城市镜像。城市管线、道路等设施的运行状态,巡查人员、运维人员的工作状态,都在这个平台上数字再现,实时、全域感知城市运行态势,全面、快速、精细化治理城市。也正得益于这个“城市大脑”,天津能够在更广阔的的领域实现城市“智慧化”:
在智慧交通中,利用智慧交通对道路上的信号灯进行优化配时,让中新生态城在高峰时段道路拥堵时间减少13%;绿波应急通行系统让应急车辆到达现场的时间缩短40%;与此同时,城市大脑还能实时监控智能公交车的运行状态,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在智慧图书馆,智能盘点机器人实现了图书自动化盘点,机器人全自主导航,单台盘点效率每小时超过2万册。智能分拣还书系统采用物流仓储行业最新的机器人分拣技术,效率是传统人工分拣的10倍以上。此外,通过室内定位导航系统,在导航指引下找到图书所属区域,连图书所在的层架也会精准地显示出来,使读者找书更轻松;
在国家海洋博物馆,游客可凭身份证识别、会员人脸识别、手机验证多种方式快捷入馆。全馆关键位置设置多处互动导视屏,系统不仅可以提供信息查询服务,还能根据游客喜好定制个性化的游览线路……
AR、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一切看似“高大上”的技术,都在天津以最亲民和最具体验感的形式呈现给市民。从智能大会到智慧城市,无形的藩篱早已被拆除。
如果说智慧城市是将智能大会的科技新成果从图纸变为现实,那么5G就是从未来架设而来的新时代“干线”。各类基础电信企业5G建设累计投资42亿元,开通5G基站1.35万个,实现城镇区域基本覆盖,套餐用户数达70.2万……在国内全域发力的5G科技竞赛中,天津跑在了前列。与此同时,天津更是积极推动5G应用与建设融合发展,打造天津5G发展联盟的企业对接平台,结合试点示范项目申报,积极推动5G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创新,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媒体等垂直行业的应用发展,已形成“40+40”即80个5G典型应用场景项目(40个实施中、40个待实施),其中实施中项目总投资超15亿元。海尔洗衣机互联网工厂、天津港、天津科大讯飞、荣程钢铁、力神电池、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医科大学总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等项目快速实施,获得国家部委重点专项支持,也为广大用户带来了直观的5G体验。先人一步,纵享智慧科技新体验,天津把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中“赋能”与“生态”的主题格言,扎实地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四年如梭变,千日换新天。走过四届智能大会的过往岁月,天津正在打破文字与现实的围墙,实现现实与未来、传统与科技的优美结合。而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仅仅是一个起点:下一站,是拥抱科技、拥抱智慧城市的崭新津门。
星移斗转,普天无遮。五千年的象形文字背后,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津云新闻记者朱绍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