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之隔的两侧,同样作为大众浴池的老板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坐落在沙柳路一侧的河东区,依旧按照市防疫指挥部的要求暂缓让大众浴池开业,而另一侧的东丽区大众浴池却从上周二就开始接纳客人。那么,开业的大众浴池又有那些防疫措施,究竟是那个部门允许开业的呢?而记者分别对东丽区商务局和卫生监督所进行采访,得到的结果却更让人“懵圈”。

  记者暗访:周二开业客人不少

  上周四(26日)晚间,按照读者提供的信息,记者首先来到了坐落于沙柳路东侧的这家大众洗浴中心。在洗浴中心的大门口处,”浴池正常营业”几个白底红字显得格外醒目。顺着甬道走进去至少20多米,记者看到几名刚刚洗完澡的市民正在吧台结账。一名至少50多岁的妇女一边结账,一边要求记者出示了健康码后,就将钥匙和手牌交给记者,并没有进行测温。进到浴池大厅,几处大床上都聚集着三三两两已经洗完澡的市民在喝茶、吸烟、聊天。进到浴房,不仅浴池内至少已经聚集有十多名市民,池子边上还有多名市民在等待搓澡。五张搓澡床上也都或躺或趴着搓澡的客人。搓澡工告诉记者,他们浴池是从上周二开始恢复营业的。这几天的客人都很多,想要搓澡至少得等上二十分钟以上。保守估计每天也都有三百人左右。记者随后从吧台中年妇女处口中得知,他们这里是得到了东丽区的恢复营业的许可才重新营业的。

  那么,大众浴池是不是全面都恢复了营业呢?记者随后来到了只有一条路之隔的河东区崂山道附近的另一家大众浴池。与东丽区浴池相比,大厅暗淡的灯光和一名懒散的看门人和此前的浴池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名服务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得到河东区相关部门的恢复营业的许可,他们这里依旧还在停业。

  记者调查一:商务卫生各执一词

  那么,东丽区的大众浴池究竟是不是允许恢复营业的呢?究竟是哪个部门允许恢复营业呢?27日上周五,记者首先以市民身份通过88908890与东丽区商务局取得联系。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众浴池的管理并不在商务局的管理,而是由区卫生健康委下属的执法部门进行管理的。随后,记者拨通了东丽区卫生监督所的稽查科。工作人员表示,大众浴池的日常管理确实在卫生监管部门。记者询问东丽区的大众浴池是否允许恢复营业时,这名女士首先回复说:“是暂缓营业的。”记者再次追问时,这名女士随后表示将向相关领导请示后进行回复。大约半个小时后,这名女子回复说,截止到上当时,他们并没有接到市卫生健康委下发的关于大众浴池可以恢复营业的文件,但是“区商务委”通知他们可以“复产复工”。同时还给记者提供了一部区商务局的电话,而这部电话恰好也是此前8890向记者提供的电话。这名女士还表示,该所负责人明确告诉她是区商务委的局长告诉他们可以全面复产复工的。

  按照卫生监督所给出的号码,记者再次拨打了电话,亮明身份后。一名自称姓李的女子接听电话后,这名女子表示,商务局依旧表示不负责浴池的管理。记者将卫生监督所的阐述向这名女子讲述后,请求该局有关人员对此事进行作答。周五中午,商务局这名李女士回复说本月20日,市里有一个复工复产视频会议,是根据视频会议精神,东丽区商务局领导作为商务领域,在保证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允许复工,进行试营业。至于洗浴属于第五类,是属于特殊行业。当记者追问,从商务局角度来看,洗浴是不是依旧属于暂缓营业的范畴时,这名女子说道:洗浴不在他们商务的管理范畴。

  记者调查二:没有制订确实规定

  调查至此,东丽区大众浴池的开放到底是那个部门允许恢复营业的?是不是也像美发、餐饮等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又容易引发聚集的行业一样,也根据洗浴行业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防疫标准和指南呢?记者显然都没有找到结果,得到的只是两个部门的相互推诿。

  不过记者几经周折得到了两份文字材料。3月12日,由东丽区防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发出的“津丽冠防202058号文件显示,“东丽区关于有序推进商贸流通业居民生活服务业恢复营业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按行业分类实施管理,而像网吧、影剧院……以及沐浴/人像摄影,美容行业都属于第五类行业。同时该方案还指出,支持一类行业持续经营,支持二三四类企业优先恢复营业,暂缓第五类行业营业。

  记者查阅到的,落款为区商务局,在3月25日发出的题为:“商务局全面推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措施”中标明,该措施是经研究,商务局拟会同相关部门试行,原则是:口头传达、标准试行、商务局负责。其中第三条,在严格落实防控指南,确保消毒、通风、不引起聚集的情况下允许各行业业态恢复营业(特种行业除外)。至于这特殊行业中到底包括哪些行业,还是就指的此前区防控指挥部规定的第五类行业,该措施中并没有明确标注。

  究竟是东丽区商务局下发的“措施”中,标注、说明的特殊行业不清楚,还是卫生监管部门没有按照规定履职履责,抑或是区内部门的理解出现了不一致。但客观事实是,东丽区的大众浴池,已经开业几天了。还处在新冠病毒一级防疫下的东丽区大众浴池,你开张接待市民的防控措施究竟有哪些呢,又有哪个部门给你了“开业指南”吗?截止发稿时,本报未接到相关部门对此事的说明,本报也将继续关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