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已不局限于物质的极大丰富,生态环境和百姓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绿色是最亮丽的底色,碧水蓝天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最美注脚。
湖光浩渺,水鸟盘桓,蓝天下的七里海宛若“美玉”;碱蓬草红了,10万只候鸟来了,北大港湿地一年中最美的时候到了;大绿野趣、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海河南岸绿色生态廊道已初步呈现,7200亩小站稻种植示范区呈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被历史证明的规律。如今鸟鸣啾啾、幽静美好的七里海湿地,在几年前曾是另一副模样:过度水产养殖,水质加速恶化;盲目旅游开发,喧嚣鼎沸,惊走珍稀鸟类;加上自然原因,湿地水源匮乏,“京津绿肺”黯然失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天津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不以“玉”换“石”、以“金”换“铁”,决不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引水调蓄、苇海复绿、鸟类保护、生态移民……市委、市政府下大力度进行七里海湿地修复,七里海逐渐恢复自然、野趣的本来面貌,负氧离子的密度已达到每立方厘米2500个,是大城市的30到60倍,湿地反哺人类的作用日益显现。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绿水青山是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大破大立、破釜沉舟,从关停整治2万多家“散乱污”企业、破解“园区围城”“钢铁围城”,到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从全面升级保护四大湿地、守好“京津绿肺”,到划定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从河湖全面“挂长”向河湖顽疾宣战,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防严守,天津既有壮士断腕的勇毅,又有猛药去疴的决心,更有坚定不移的行动。
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PM2.5浓度在前5年累计下降35.4%的基础上,2018年同比再降16.1%;重污染天数10天,同比减少13天;水环境质量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本质上是算关乎人民利益的“幸福账”。“天津蓝”屡屡刷屏朋友圈,郊野公园之中笑声荡漾,托起的是群众的“绿色幸福感”。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坚定不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才能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近日,塞罕坝精神学习报告会在津举行,一代代塞罕坝林场人坚忍不拔、拼搏奉献、接续奋斗,筑就起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在津沽大地播撒塞罕坝精神的种子,把绿色发展理念根植心底,我们要以不竭的干劲、拼劲、韧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