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我市迎来了清明祭扫最高峰。根据殡葬部门统计,各大殡仪馆、公墓接待祭扫群众累计达240余万人,车辆21万台。记者走访发现,焚烧纸钱等传统的祭扫方式正逐渐被鲜花、祈福、音乐、朗读等诸多绿色环保的方式取代,文明祭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一束鲜花,一盏追思灯,舒缓低沉的月光曲,一篇感人至深的共祭词;追思卡上写下对亲人的思念与寄托……今年清明期间,市第一殡仪馆、第二殡仪馆和第三殡仪馆共举办了22场集体共祭活动,吸引许多市民参与,几乎场场爆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参与集体共祭的市民逐年增多,很多市民在参加完活动后表示,明年还要继续报名参加。

  集体共祭活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第一次参加活动的肖宇亭阿姨说:“过去祭扫纯粹是走个形式,烧纸焚香,烟熏火燎,让人很难静下心来和逝去的亲人说说心里话,而集体共祭活动则不同,‘无烟’又庄重,听着低沉的哀乐,将人带到对逝者思念的意境中,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这是我在以往祭扫时所不曾有过的。”

  为了营造文明祭扫氛围,今年各祭扫场所除了推出集体共祭主场活动,还增设循环场次,供没报上名参与集体共祭的市民随时选择文明祭扫方式。此外,部分殡仪服务场还拆除了大量焚烧区,改造文明祭奠区,增设文明祭扫帐篷,提供文明祭扫用品,凡参与文明祭扫者都可免费使用。

  据了解,5月起即将实施的《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予以没收,并处制造、销售金额三倍的罚款。目前,民政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已建立了常态化联动机制,特别是在清明祭扫期间,加大了对殡葬用品市场的巡查力度,从根本上堵住加工、销售源头,助力营造文明祭扫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