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一直烙印着“绿色”“循环”“低碳”的标签。如今,这里又加上了“智慧”的元素,到2020年,这里将建成全国智慧城市的试点样板。

  这里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也是智慧城市的大脑。“大脑”容量有多少?都在想什么?要想一目了然,就离不开这张三维质控图。这两天,这张图又完成了新的调试。

  在这张图上,76种城市基础部件的位置信息、状态信息,都被接入,涉及市政、市容、交通、安全、能源、环境等,并实现了实时传送、统一接报、统一分拨、统一督办,融合处理的智慧城市管理流程。

  如此聪明,离不开生态城数据的联通。在建设初期,生态城就以公共投入形式,统一设置了1200多个摄像头、感应器等物联设施,将生态城11个部门的4.9亿条数据全部互联起来。

  打造智慧城市试点样板,生态城提出1+3+N框架,其中“1”是智慧城市的“大脑”。“3”是包括设施物联平台、数据汇聚平台和用户认证平台在内的3个平台。而“N”则是各种智慧应用和场景。

  通过手机APP,不仅可以直接查询到停车场的位置、还能看到实时的剩余车位和导航路径等信息。

  不仅如此,智慧停车还能实现反向寻车。只要知道车牌号码和车位号码,就可以帮车主轻松找到车辆位置。而且智慧停车系统,还能够生成大数据,传回“城市大脑”,通过分析,就能知道哪里车多,从而合理调度,让道路更通畅。看似只是停车系统,其实背后是交管、物业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共享。

  除了借助APP,生态城还利用现代识别技术,将居民与智慧设施、智慧系统连接起来,不久前,全球首批智能公交车正式运营,不仅能够自动驾驶,还配备了一项黑科技。

  此外,无人餐厅、智慧图书馆、会说话的路灯、井盖,在生态城,围绕医、食、住、行、乐,这些场景的智慧体验已经不再停留在想象层面。目前,生态城已经和华为、太极、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应用场景的开发,在不断推动智慧升级的同时,也加快了智能产业的聚集。(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