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法官处处为咱当事人着想,这不,用微信帮俺调解案子,真是让俺省心省力又省钱。”一位刚刚办结交通事故案子的山东籍货车司机激动地说。正像这位司机所言,近几年来,静海区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宫会新,适应新形势下案件审理的新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巧用微信办理起了案子。

  每年微信调解结案500余件

  静海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三庭负责全区境内的交通事故诉讼案,业务管辖范围含本区交警支队所辖3个大队,同时还有3个高速大队及大量过境车辆。

  针对辖区覆盖面积广、人口多、业务量大的现状,宫会新转变办案思路,打破传统工作模式,把微信这一现代联络平台应用于案件审理过程。在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重要证据收集、保险公司组织机构代码和营业执照等提供方面,使用微信联系,缩短了案件办理时限。

  今年元旦,宫会新审理了一件交通事故纠纷案件,一名15岁的男孩开着电动三轮车撞伤了一名中年妇女,但三轮车主认为自己不该承担任何责任。不仅情绪激动,还不配合调解。开庭前,宫会新将他和男孩的监护人加了微信,并拉起了家常,一条条法律规定,一个个鲜明的案例,车主许久没有回复,当天深夜,车主给宫会新发了一条信息:“宫法官,我懂了,我愿意承担我该承担的责任。”最终三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一场可能得不到赔偿的案件就这样达到案结事了。

  “过去审理一起交通事故诉讼案,最快也得两三个月,利用微信办理,一般10来天就能办结。”宫会新介绍道。2018年,全区交通事故结案1700余件,其中利用微信调解结案500多件,平均每起案件办结时限不到10天,较以往快了30多天,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微信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过去,老百姓最怕打官司,一粘官司身心俱疲。

  宫会新充分发挥微信优势,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周到的司法服务。宫会新说:“这样做,一是为当事人省钱。在当事人提交驾驶证、行车证、身份证等环节,可传送微信图片,使一些外地人省去了食宿等每天二、三百元的开销,同时也节省了证件复印等方面的费用。二是让当事人省心。采用微信方式联系,原告只需在立案时来一趟法院,免去了来回路途奔波,让当事人享受到了现代通信方式带来的快捷与实惠。”

  不久前,一起交通肇事罪的受害人家属同时提起民事诉讼,为了使该案的民事部分达成调解,宫会新将受害人家属和2名被告人的家属传到了自己的工作室,小小的工作室挤满了双方的亲属,他们互相指责埋怨着,现场一片混乱。

  宫会新没有慌乱,他耐心地讲解法律规定和积极赔偿可能带来的从轻处罚的法律后果,以及家里的顶梁柱离去后死者家属面临的窘境。四个小时过去了,双方就总的赔偿数额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履行期限成了难题。

  宫会新又一次次沟通,一遍遍解释,一回回地重新核算,最终确定了两被告各自应承担的份额并约定次日履行。可是,第二天受害人一方当即表示不同意之前达成的赔偿数额,要求增加赔偿金额,在被告家属的责骂、质问声中转身离去,调解工作顿时陷入僵局。

  通过微信宫会新对双方进行调解,可是当被告家属准备好现金交到法庭后,原告方又一次爽约了,这一次被告家属愤然离开。没过几天原告后悔,又打电话给宫会新,请求宫法官出面再与被告方家属沟通,同意上次达成的赔偿金额。此时,宫会新为了原告方早日拿到赔偿,解决家庭困境,又通过微信多次联系被告家属。功夫不负有心人,宫会新真诚地付出打动了被告方家属。

  履行当天,没有牢骚和吵闹,原告方很快为被告方家属出具了谅解书及建议适用缓刑的申请书,并撤回了对被告方的起诉。

  公正、高效、便捷是我们的宗旨

  2017年7月,静海区人民法院建立了“宫会新工作室”,公正、高效、便捷,是这个工作室的宗旨。据介绍,该工作室的成立开创了亲民便民新途径,实现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机衔接。宫会新表示,对于交通事故案件要本着“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争取一次性解决纠纷,实现案结事了。

  交通事故的调解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是保险公司的参与。宫会新与多家保险公司协商、探讨和建立微信调解机制,移送到工作室的案件,可以让保险公司第一时间介入,在达成民事调解书的同时,由保险公司快速完成赔偿,最大限度地将理赔纠纷化解在诉前。在与保险公司建立协调关系的同时,宫会新实行同一公司案件“加塞”式审理,全部调解案件在一天内结案。

  宫会新还多次组织、参与交警部门的协调会,使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尽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交通事故案件涉诉比例,使交通事故诉讼案件每年保持在事故量的5%以内。

  与此同时,交通事故财产、人伤案件组织鉴定工作均由其工作室负责,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宫会新采取诉请鉴定后再立案审理方式,每年处理近千件鉴定案件,大大减轻了其他审判人员压力,也减少了审理期限。

  对于一些重大伤亡的交通事故案件,当事人双方大多积怨很深,见了面就会打架闹事,不仅不利于案件审结,也隐藏着很大的治安隐患。为解决这一矛盾,宫会新加大调解力度,从立案到结案,通过微信方式反复沟通协商,最终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实现事了案结。

  去年10月份,中旺镇农民张某驾驶电动三轮车和滨海新区于某驾驶的大货车发生碰撞,致使张某右下肢截肢,其家属扬言,只要看见肇事司机,就把腿打折了。宫会新当时高烧,正在医院输液,但他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为避免双方当事人及家属见面,宫会新运用微信多次沟通,着力做好受害方家属的思想工作,讲明利害关系,最终圆满解决了问题。

  为了保证完成审判任务,宫会新几乎没有完整地歇过双休日。他办公室的小黑板上总是密密麻麻写满案件排期时间,有时一天连开四五个庭审,中午花半个小时吃饭后继续开庭。由于白天开庭时间多,工作时间不够用,他就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写法律文书。宫会新总说:“交通事故案件中各方当事人都是不幸的,他们渴望案件到法院后能及时地得到公正的判决,让受害人及时得到赔偿,如果因为我的原因,而耽误他们获得赔偿,我于心不安。”

  为了心中那座永恒的天平,宫会新付出了很多心血,多少次透过高高摞起的卷宗,看见他正埋头做着阅卷笔记;多少次下班后办公室已没有他人的身影,他还在为第二天将要开庭的案件做准备工作。对日复一日平凡工作的毫不懈怠,在每一个案件中为点滴的公正奔波操劳,每一份坚持,每一份执着背后,都有他默默奉献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