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在党中央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南开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力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围绕区委‘一三二一’工作思路,始终保持笃定前行的恒心,坚定持续向好的信心,下定攻坚克难的决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科教立区、文化强区、商贸兴区‘三篇文章’成效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在接受津云记者专访时,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表示。

  在2024年新年开局之际,马珊珊向记者表示,南开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深化拓展区委“一三二一”工作思路,坚持在“新”上落重子,在“量”上求突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进一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中走出中心城区发展新路径,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南开实践。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

  强化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

  2023年12月初,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明确要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与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河北环京地缘优势相结合,共同打造区域发展高地。“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我们要深度融入其中、参与其中、受益其中。”马珊珊告诉记者。

  马珊珊说:“我们要积极融入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加强与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协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更多研发成果在南开实现产业化。创造更多应用场景,引导落地央企更好发挥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企业加速聚集,在承接北京项目转移中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提质。全力支持服务‘新两翼’建设发展,强化教育医疗、文商旅体、社保养老等领域合作,推出更多‘同事同标’通办事项和便民举措,加大人才交流引进力度,推动区域协同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以科技创新为策源引擎

  构建要素集聚 主体活跃 生态示范的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南开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南开区锚定‘创新南开’目标定位,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建载体、优环境、强服务、聚要素,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马珊珊说,“特别是天开园核心区的落位发展,为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新平台,为南开高质量发展构筑了硬支撑。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建设天开园核心区。”

  马珊珊表示,南开区将发挥天南大、科研院所、物创海河实验室等科研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共同体,协同开展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完善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打造一批具有国内竞争优势的科技企业。大力引育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机构,打造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政产学研金服用”成果转化综合服务体系,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赋能。同时,精准匹配人才需求,为高端人才提供教育、医疗、安居等保障,全方位解决后顾之忧。

  以产业焕新为重要路径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提质增效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对于产业焕新的话题,马珊珊认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高质量发展题中之义。她说:“南开区要持续优化‘一核两轴三区’生产力布局,推动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构建更具韧性、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的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以新技术新业态提升产业链,以科技创新拓展价值链,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开辟发展新领域、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传统产业‘蝶变重生’。”

  与此同时,南开区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瞄准央企总部、行业龙头、链主企业、创新板块,着力招大引强,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实现成龙配套、成链成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数字经济风口,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

  此外,南开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讲好天津故事、南开故事,把“古文化街—鼓楼”建成独具特色、津味十足的文化地标,保护利用庄王府、宁家大院、张伯苓故居等文物资源,把历史遗存与城市风貌、自然景观串珠成链、连线成片,让游客在南开品味人文历史、品味民俗传统、品味时尚潮流。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宣传推广祥禾饽饽铺成功经验做法,支持鼓励老字号企业创新技术工艺、营销模式、产品服务,赋予老品牌新内涵,增强老字号生命力,擦亮“津”字招牌,打造全国知名老字号、非遗集聚地。

  以城市更新作为有力抓手

  着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区

  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建,而是要推动空间结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功能品质,延续城市文脉,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马珊珊说:“就南开而言,就是要把低效闲置的空间利用好,实施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有机更新、功能更新、业态更新,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商贸创新深度融合,以做实做强‘三篇文章’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更新。”

  南开区将坚持“经济账、民生账,发展账、安全账”相统一,摸清底数、找准问题,通盘考虑、分类施策,使城市更新的过程成为补短板、惠民生、聚产业的过程,一揽子解决城市“成长的烦恼”,扮靓“颜值”、充实“内容”。优化整合存量资源,推动更多闲置资源“腾笼换鸟”,加快推进西营门片区项目建设,高标准实施古文化街—鼓楼片区更新提升,尽快启动可口可乐片区城更项目。同步开展智能制造产业园招商,下大力气推动天拖片区产业导入,打造生活便利、商贸繁荣、充满活力的高品质街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便民服务设施,让公共服务更贴心、更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破“旧”立“新”,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韧性,解决危房、燃气等突出问题,把城市更新真正做成群众认可的民生工程、民意工程、民心工程。

  以扩消费促投资为强劲支撑

  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

  谈及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马珊珊表示,南开区要主动融入全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培育消费增长点,引导和激发有效投资,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确保经济增长的多元驱动。

  马珊珊说:“要繁荣商贸促消费。优化‘圈街楼店网’布局,精心打造老城厢、环水上两个地标商圈,培育古文化街、西湖道、奥城等特色商业街区,扩大大悦城、鲁能城等商业综合体品牌影响力。发展以体育场馆为依托的赛事经济、演艺经济、夜间经济,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高品质消费空间。精心策划组织贯穿四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提升消费活跃度和吸引力,做到周周有亮点、月月有热点、季季有主题。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服务质量,让消费者在南开吃得开心、住得舒适、行得通畅、购得愉悦。”

  在招大引强促投资方面,马珊珊介绍,南开区坚持“喜新”不“厌旧”,全力服务好存量现有企业,助力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持续做强做大做优,让企业在南开“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围绕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用好招商图谱、产业图谱,加大招引力度,谋划实施更多高质量项目,吸引更多带动性强、成长性好、贡献度高的优质项目,以项目引领发展、支持发展、保障发展。同时,招商引资要重诺守诺,说能做到的,不要开空头支票,不要制定兑现不了的政策。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一次办”“马上办”“全市通办”,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惠企服务、公共服务,实现部门街道“手递手”联动服务闭环,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南开区在民生投入上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做实民生保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珊珊向记者介绍了民生问题的计划安排,“今年高标准实施20项民心工程,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关心关爱‘四失五类’人员,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新建和改造中医药大学地块等4所学校,实现新增学位8390个,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南开教育品牌影响力。积极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无障碍设施建设、适老化改造,发展嵌入式养老模式,不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服务体系,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