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海为试验台,在风浪里践行所学,才让我更加深刻地懂得了,什么叫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2023年暑假,一支青年大学生实践队冒着酷暑走进海南省三沙市,用专业知识开展科研实践,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出力。他们是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的“师生四同”实践队。这样鲜活、沉浸式的实践方式,给实践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吴俊昊留下了深刻印象。

  团队负责人刘波教授先后四次带领学生来到祖国最南端,与学生同学、同研、同行、同讲。在他看来,南开大学的爱国奋斗精神始终体现在“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与行动中,“师生四同”的育人方式正是其在新时代对于南开传统的丰富与发扬。

  不仅仅是刘波带领的团队,每年寒暑假,南开师生都会组成实践队分赴祖国各地,把小我融入大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践强化认同,践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宗旨。

  五年来,师生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他们走进“红色土地”,切身感受革命老区在乡村治理、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安徽芜湖,他们走访多家企业和工厂,考察调研“双碳”背景下各行各业的新发展;在山西大同,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见证特色黄花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经历;在天津蓟州,他们助力传统乡村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和绿色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点亮乡村建设……

  “学生在哪里,思政课就在哪里”。南开特色的“师生四同”育人模式成效愈发显著,深受青年学子喜爱。这是学校牢记总书记嘱托,探索以思政铸魂,引领高水平育人的生动实践。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开大学视察并指出,高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在考察调研时,他认真翻阅了思政课“三进”教学指导方案,并对建好思政课提出了明确指示和要求。

  殷殷嘱托,厚望如山。五年来,南开大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核心问题,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打造思政“金课”,探索“大思政”的“南开模式”。

  五年的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全国率先按比例配齐思政课教师;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选修课、必修课;率先出台政策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南开大学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实施办法》(“南开思政课30条”);率先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并持续修订完善,现已增至11本,持续推动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大学4门思政课扩展为大中小15门课……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寿涛介绍,为有效推进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学校牵头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编辑出版了《南开思政课教学与研究·教学指导方案辑》,以大中小不同学段为划分,推出教学指导方案44篇,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津沽大地的实践经验,集中呈现具有天津特色的优秀思政课教学指导经验。此外,学校还与天津市20余所中小学签约共建,辐射街道、社区、企业等,不断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效果。

  在师资方面,学校率先补足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名师工作室”引领、集体备课、磨课、教学竞赛、演讲比赛等方式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时,院士大咖、学校领导、先进模范人物等陆续走上讲台,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思想价值引领,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五年来,通过学校积极发挥思政铸魂的引领作用,“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正在从南开大学不断扩展到全市范围。

  “近年来,我们在教育部指导下牵头组建全国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联盟,在全国率先成立市领导挂帅的天津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委员会,每年投入不低于1亿元思政课专项经费,支持思政课建设。”天津市教委学生处处长杨明介绍,为了确保教师高质量讲好思政课,本市高校全部单独设立概论课教研室,每年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100余场、骨干培训10余场,确保教师讲得准、讲得精、讲得透;同时创造性举办思政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营、故事思政大赛、思政课教师辩论赛等,引导教师把讲好总书记的故事、党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作为基本功,打造让学生真心感动、充满时代温度的思政“金课”。

  成立天津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联盟,建成天津市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中心、红色资源教学中心,挂牌100个实践教学基地,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海河上的大思政课”“板凳上的大思政课”特色品牌……五年来,天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思政课建设的浓厚氛围愈加浓厚,一大批“金课”“名师”涌现,思政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日益提升。未来,天津将继续以总书记嘱托为引领,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