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正当市民为送走“杜苏芮”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一场影响京津冀的洪水蓄势而出,全流域暴涨的河水,让防汛各条战线上的工作人员神经紧绷。作为永定河进津的第一站,武清区各个镇村的工作人员正在用汗水和付出,守护着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设备物资就在堤坝 随时做好准备
这几天,津城天气闷热难耐,在这样一个“桑拿天”里,记者在前往武清区黄花店镇的道路上看到,永定河沿线的重要路口,特别是通向大堤的道路上,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抹着汗水坚守岗位疏导交通,劝离车辆。
记者联系的镇政府工作人员已经被派到了村里,与村干部们一起挨家挨户的检查,在2日当天12点之前要确保每家每户都完成撤离,没有遗漏一人。蓄滞洪区里,除了区镇村各单位的工作人员,村民们已经全部撤离,往日人来人往的大堤道路显得清净了不少。大堤之上,红色的消防车格外醒目,一排排整齐停靠的车辆上大大的救生船,体现了这次任务的特殊之处。
武清区消防救援支队抗洪抢险党员突击队的队员们已经全副武装。武清区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延亮亮告诉记者,几天来,他们一直做好备勤工作,从上周日的晚上开始,他们就驻扎在大堤上。目前,支队已派出10车60人在青龙湾减河大黄堡蓄洪区、永定河黄花店泛洪区进行前置备勤,每日派出无人机5架次对永定河水流情况进行侦察。
“我们现在带来了冲锋舟、激流救生衣、无人机、漏电探测保护器、破拆工具组、卫星通信指挥车等设备。”延亮亮说。
据了解,武清区消防救援支队高度重视此次汛情,支队派人在区防指24小时联席值守,与气象、水务、应急、交通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掌握一手河流水位情况、天气情况和灾情动向,确保遇有灾情,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调派,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处置。在备勤力量方面,设立了抢险救援组、通信保障组、政工宣传组和后勤保障组,明确任务分工,严格落实主官带班、全勤指挥部一体化值守制度,各消防站抢险救援分队24小时待命,遇有警情,随时启动全员召回机制,做好做足抗洪抢险各项准备工作。
在黄花店镇武装部的防汛器材库里,漂浮绳、救生圈、应急灯、编织袋、头灯、吸水膨胀袋、救生衣、救生艇一应俱全,武装部工作人员孟宪恩告诉记者,很多器材已经下发,仓库里也储存了足够的各种防汛器材。7月29日,他们就组织50名队员,填装沙袋,封堵邵七堤桥,防止水从桥和堤坝连接处渗水。目前,武装部的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在一线,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撤离群众 他们担起了喂羊的活儿
8月1日22时10分,永定河洪水水头到达武清区邵七堤站,作为永定河洪水进津的第一站,邵七堤村的党支部书记、村长寇之明压力巨大。“我们这里往前六七百米就是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码头镇后沙窝村,永定河对岸就是安次区落垡镇邢官营村和刘七堤村。永定河洪水从我们村进入天津。”寇之明指着村里的邵七堤桥告诉记者,“现在的水流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跟前一天相比,已经涨了40-50厘米。”
每天水位的细微变化,寇之明都记在心里,雨鞋上厚厚的泥巴就是他每天巡查的记录。他告诉记者这次暴雨洪水来之前,水面距离桥顶还有2-3米的距离,这次降雨河里的水涨了不少。而这只是刚刚开始,寇之明明白后面几天都是洪水过境的重点时期。
作为村里的“一肩挑”,寇之明从30日下午,就开始忙碌群众撤离的工作。“我们先动员村民,能投亲靠友的先去外面借住几日。不能去亲戚家的,我们进行统一撤离。”寇之明介绍说。
虽说可能离不开几日,但是说到撤离,很多村民还是不愿意。“会淹到咱这吗?”“停电了家里的东西坏了怎么办?”“宠物能带着吗?”“家里的家禽家畜怎么办?”……虽然大部分村民还是配合工作,撤离出去了,但是还是有一连串的问题村民提给了村干部,有的村民甚至没有问题,就是单纯的不想走。
村里的一个老低保户就是这种情况,全家三口都身患疾病,特别是老两口40多岁的儿子有精神疾病,平时在家经常衣衫不整,而且脾气暴躁,不进行约束就失控打人,集中安置家人不同意。寇之明就帮着他们一家找到了独立的房间。有了独立的房间,他们又要求回家拿身份证、医保卡,要去拿放在冰箱里的胰岛素,但是,撤离之后再返回,万一遇上洪水,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寇之明又给他们买药。后来,这家人又想回家喂羊,怕家里的两头羊饿着,寇之明又接过了喂羊的活儿。就这样,村里的工作人员们尽量满足着村民的要求,为的就是让大家能平安地度过洪峰,平安回家。
其实在撤离的过程中,每个村子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作为永定河入津后的第二个镇子,豆张庄镇各个村防汛任务也非常艰巨,像来家庄村距离永定河最近处就100多米,全村的河道长度有1.6公里。
村民王树文患有眼疾,不能外出务工,儿子也生病在家,生活困难,全家的收入仅靠100多只羊维持,羊可以说是这家的“命根子”。因为这些羊,王树文不想撤离。在豆张庄镇来家庄村村委、副村长张广军了解到情况后,帮着王树文找到了一块高地,连夜圈出了简易羊圈,将羊转移出来。
村民东宝发今年70多岁,老两口舍不得房子,工作人员反复上门10余次,老人就是不撤离,为了安全,村里的工作人员先将老两口接到了村委会,安顿好老人,又给老人讲水情,让他们看看其他村民也都撤离了,这样才让老两口打消顾虑撤出村子。还有一位失能老人,村里也安排120救护车,将其妥善转移到了养老院里。
为了保证不落一人,村里的支委、村委每天都要各家各户的走一遍,敲铁门、打电话,看到陌生的车辆也要打电话,反复确认,就怕村民偷偷回来,在家不出门。
采访手记:
撤离为大家生命安全考虑大家都明白,但是想想家里的损失,一少部分村民也确实感到“肉疼”,总抱着侥幸的心理,对撤离有怨言。而工作人员们一边要听着怨言,一边还要耐心劝说,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同时,还要时刻关注水情,他们身上的压力巨大。
在采访现场,记者得知寇之明5天加起来也就睡了三四个小时,晒得黝黑的脸上满是疲惫。张广军嗓子已经嘶哑,还要不停地接电话,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不仅村干部,区街镇村、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都坚守岗位,他们也有家人需要撤离,但是他们顾不上。
目前,行洪泄洪工作仍然处于关键时刻,我们守望相助,为的都是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乡。所以,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配合,携手抗洪,共待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