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 晴 江达 海拔3650米

  都说西藏的风景在路上,采访团的感觉是红色旅游去江达。

  “在我们江达县的岗托镇,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藏的军营旧址,岗托镇的岗托村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也是西藏解放第一村。都在317国道进藏的大门口,具有独特的位置优势。”天津援藏干部、江达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星辉这样介绍。

  还是让我们来讲三个故事吧。

  故事一:第18军年龄最小的烈士

  在第18军军营旧址展览馆里,讲解员向人们讲述着建国初期的那段往事:当时,毛泽东主席做出指示“以西南局和第二野战军为主,在西北局和第一野战军配合下,向西藏进军”。而第18军军长张国华(开国中将)是这场硬仗的领军人。

  当走到张国华将军的照片前,讲解员神情肃穆起来,她指着一幅十八军进藏动员会会场的照片说:

  “看照片上有一个小女孩,名字叫难难,是张国华军长的第一个孩子。动员会上,张国华军长对着台下的将士们说,这是我的女儿,我要把她带到西藏去,我也要把我的妻子带到西藏去。听闻此言,所有将士激情澎湃。”

  万分可惜的是,张军长的女儿入藏不久,因病去世,成为入藏后牺牲的年龄最小的烈士。

  听到这里,人们肃穆神伤。有几个少先队员举起了右臂,向这位名叫难难的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不难从张国华军长给孩子起的名字中体味出战争年代的苦难与无常。而为了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后来者。

  在一件件革命文物前,江达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志松介绍:“当年第18军进藏成功后,进军部队一部留在岗托设立军营。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军营改为兵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兵站也完成了历史使命。2021年,岗托第18军军营旧址提升改造为纪念馆,占地面积约3847平方米。截至目前,共计接待党史学习教育团200个、参观人数达10万余人。人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七十多年前的峥嵘岁月和波澜壮阔。”

  走出纪念馆,回首望去,夕阳下,那里静悄悄。

 (江达县岗托村被誉为“西藏解放第一村”) (江达县岗托村被誉为“西藏解放第一村”)

 

  故事二:18路军女战士情牵西藏

  江达县红色旅游景区负责人缪小红介绍:“1951年4月,18军在西藏岗托建兵站时,入伍数年的于俊娥便被派驻到兵站工作,是个卫生员。她任劳任怨,先后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因临时仓库倒塌被砸成重伤,当时她正怀着三个月的身孕。虽然,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母子二人都活了下来。可因为进藏初期物质条件极差,作为重伤员的于俊娥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最终,落下了二等乙级残废。新生儿取名‘小岗托’,也被先天性心脏病困扰终生。”

  这个故事并不是一个悲剧。于俊娥没有被打倒,始终积极工作在第一线,她时常说:“干革命就是要付出,我虽说有伤残,但值得。比起在渡江战斗中牺牲的战友,我是幸运的。”

  2020年12月,于俊娥老人离世。王边疆(小岗托)和王鲁华按照母亲的遗愿,将她的部分骨灰安葬在解放西藏第一村岗托村。

  18路军老兵于俊娥和她在战斗中牺牲的25名战友,长眠于此,永远守护着西藏。

(解放西藏第一村岗托村地标—毛体“西藏”两字石刻)(解放西藏第一村岗托村地标—毛体“西藏”两字石刻)

  

  故事三:渡江战役见证者和他们的后人

  满怀着崇敬,我们尝试追寻先辈的足迹,期待与当年的亲历者聊一聊那段峥嵘岁月。采访团中天津市文化旅游摄影协会会长段铁军去年曾采访了“西藏解放第一村”见证人——泽旺平措老人。然而,当我们来到老人家时,得知老人已经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成都医病去了,多少有些遗憾。

  好在真正的壮举永远不乏见证。我们在岗托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扎西拥措的指引下,来到了另一位18军进藏见证人普巴老人的家。普巴老人的儿媳降拉帮我们添上一碗酥油茶,而后坐下与我们攀谈了起来。她介绍:“普巴老人是最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他不但亲身经历了,自己也是一名解放军,然后又是老党员,还做过这边的村长。”降拉说:“老人时常跟我们讲当年的事,要我们明白好日子是党给的。西藏民主改革后,全村人都分到了土地,当时我家有五口人,分了九亩地、三头黄牛,也分到了草场。而改革前,农奴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在与降拉追忆当年那段岁月的时候,窗外传来施工的铿锵声。扎西拥措队长介绍:“这是我们在全力以赴提升基础配套。岗托村打响了解放西藏的第一枪,见证了18军战士的英勇,见证了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为了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我们要把村子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部分村民家里经过改造已经具备了民宿迎客条件,期待更多游客来到这里。”

  流淌了亿万年的金沙江水,奔腾不息。来到这里的游人们,会从涛声中体味着沧海桑田、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

  中国小康网江达7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