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1日报名开启,2023天津马拉松立刻登上同城热搜。9月24日,抽签结果公布。10月15日,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将集聚津门,从天津大礼堂出发,在奔跑中感受这座城市的活力。
天津是全国最早开展马拉松赛事的城市之一。1981年,第一届“飞凤杯”国际马拉松赛正式拉开了天津马拉松的序幕。如今,马拉松赛事不仅成为城市品牌运营的精彩一笔,更是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它在激活体育消费市场的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天津将通过马拉松让来自五湖四海的跑友在享受赛事的同时,领略“运动之都”的独特魅力。
比赛路线几易其稿
超1/3赛段在海河沿线
本届天津马拉松赛事设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健康跑(5公里)3个项目,总报名人数近9.5万人,最终参赛人数为3万人,其中马拉松项目为1.5万人,半程马拉松项目为1万人,健康跑项目为5000人。据了解,本次抽签有来自马来西亚、韩国、加拿大、英国、美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159名外籍选手中签。
据2023天津马拉松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天津马拉松赛事3个项目的起点均设置在天津大礼堂,马拉松项目终点为天津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半程马拉松项目终点为天津金茂汇,健康跑项目终点为民园文化广场。比赛路线途经河西区、和平区、东丽区、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沿途串联起五大道、抗震纪念碑、世纪钟、“天津之眼”、意式风情街等多个城市地标和热门景区。从马拉松项目路线设置上看,超1/3的赛段在海河沿线。
负责赛道设置的天津市体育局训竞处处长庞超告诉记者,由于路线设置需要考虑空间、距离等多重因素,因此本届天津马拉松路线设置几易其稿才确定了目前的赛道。“我们从2018年就开始讨论在市区举办马拉松的路线,最初考虑过走天津大道向国展中心方向跑。这条路比较宽阔,但沿途能展示天津风貌的地标建筑较少,给参赛者带来的感官体验有限,因此这个方案就被搁置了。”他说。
经过多次完善,2021年,天津马拉松路线设置基本成型。但现在的比赛路线与之相比,还是有些微小的变化。直到今年,组委会才确定了现在的比赛路线。
由于马拉松项目赛道途经海河两岸,因此沿途会经过15座桥,其中会跨过春意桥和永乐桥,位置分别在跑程约15公里处和29公里处。“这条路线是先过春意桥,再过永乐桥。按照长跑规律,一般跑到30公里左右,跑者会进入‘撞墙期’。这段时间跑者疲劳感会增加,配速下降。就这条路线来说,‘撞墙期’可能会赶在永乐桥,上下坡对参赛者来说增加了一些难度。”一位将参加本届天津马拉松的跑者表示。
“在设置路线时,我们对桥的选择也讨论了很多次。”庞超告诉记者,起初,他们计划选用刘庄桥来代替春意桥,因为刘庄桥坡度较小,对参赛者来说更“友好”。但据测算,如果经过此桥就难以匹配比赛公里数的设置。此外,他们还考虑过吉兆桥,但实地走访后发现,这座桥附近有环湖医院和胸科医院,为避免占用医疗急救道路资源,吉兆桥也未能选入路线之中。“目前,天津有些地方还在进行地铁建设,我们在正式比赛时,可能会根据当时的道路情况对比赛路线进行微调,不断优化赛道,以便让跑者能更好地感受天津之美。”他说。
多举措做好赛事保障
打造全新的天津马拉松博览会
“我们将城市核心地段拿出来,精心设计出串联城市地标的马拉松赛道。”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众多文化古迹和城市地标,因此组委会在路线设计上,希望能够在符合马拉松赛道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展现大美天津的风采。
“这条线跑下来,就一个词──漂亮!”刘润龙是本届天津马拉松的参赛者,今年72岁,马拉松跑龄超过40年。他表示,本届的赛事路线让他感到惊喜。“‘天津之眼’就建在永乐桥上,非常漂亮。跑这一趟,能真切地感受到天津40多年的变化。”在谈到本届天津马拉松的特点时,刘润龙说,“跨度大。赛事路线途经市内6区及东丽区,这在其他省市的马拉松比赛中不多见,一般马拉松能跨3个区都算多的。”
马拉松赛事对赛道规划、医疗保障、交通组织、应急能力、志愿服务和包括住宿、餐饮在内的服务水准都有很高要求。
一般来说,跑程进入到后半段,跑者需要补充盐分,否则身体电解质失衡容易抽筋。因此,跑者对补给站的设置都十分关注。据了解,本届天津马拉松比赛沿途将设置9个饮料站、7个饮水用水站、7个能量补给站,为跑者提供能量胶、香蕉、蛋糕等补给。此外,组委会将组织完备的医疗保障力量,其中包括31个固定医疗站、28辆固定救护车组、8辆移动随跑救护车、近300名医护人员和77名医师跑者、125台移动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680名医疗安全观察员,设置10家定点保障医院,开辟绿色就诊通道,方便选手及时快速就医治疗。赛事当天,将有约5000名志愿者、300余名裁判员全力守护跑者。“我们将从竞赛组织的各个环节、细节精心设计,力争通过3年时间,将天津马拉松赛事打造成国际国内‘双金’赛事。”庞超说。
据庞超介绍,组委会将参照国内外知名马拉松赛前博览会的规模和形式,将天津马拉松博览会打造为行业一流博览盛会。“2023年天津马拉松博览会定于10月12日至14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计划设立参赛物品发放区、功能活动区、赞助商活动展示区3个功能分区,为路跑产品与路跑爱好者之间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博览会期间还将开展路跑知识讲座、领跑员见面会等活动,营造天津马拉松浓厚且富有特色的赛事文化氛围。”他说。
从竞技到经济
挖掘城市消费新增长点
井涛是一位资深马拉松跑友。从2015年至今,他参加过26场马拉松比赛。仅今年,他就已经参加了4场。9月24日,他又成功中签本届天津马拉松。不久前,他实地“踩点”跑了一趟全程,并写下热传于网络的《2023天津马拉松最强攻略》。“这条赛道焕发着勃勃生机,我迫不及待地希望数以万计的跑者来看看天津的风光。”他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跑友因一个赛事奔赴一座城。从北京来的潇潇即将参加本届天津马拉松,他计划借这场赛事,来一趟为期7天的天津“深度游”。“跑这条线能够看到抗震纪念碑、利顺德大饭店、解放桥、世纪钟和意式风情街,还能赶上一段‘海河蓝丝带’。我的旅游攻略都做好了,路过的这几个地方都要去转转,然后坐趟海河游船,去西北角吃顿正宗的天津早点,再去听场相声。”据他介绍,他们此行预计有4个人,其他3位朋友作为拉拉队来给他加油助威,比赛之后一起逛逛。
海河沿岸
由于本届天津马拉松路线途经海河两岸,因此,海河两岸景观备受跑者关注。采访中,不少跑者表现出对海河游船的强烈兴趣。海河游船可以带游客欣赏海河中最为精华的一段,感受天津人文风情与城市魅力。海河游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暑期,海河游船每周接待人次在5万左右。为了此次天津马拉松,他们已做好迎接客流高峰的准备。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多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巨大的流量不仅给文旅产业带来新机遇,还将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一般来说,马拉松赛事的收入构成主要来源于品牌赞助及选手缴纳的报名费。据了解,本届天津马拉松得到了赛事冠名商天津银行,赛事合作伙伴鸿星尔克、比亚迪汽车海洋网,赛事赞助商百岁山,赛事支持商中国石化爱跑、天津食品集团、雪花勇闯天涯、跑能、宝矿力水特、中信保诚人寿、海河游船等众多知名企业的热情赞助。
马拉松赛事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与马拉松赛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培训业、会展业、赛事设备制造业、跑步装备制造业等。目前,天津聚集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品牌,例如,天津奥林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天海风水上休闲运动俱乐部有限公司、V1汽车世界等,形成了以竞赛为龙头,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近4年大型活动志愿者规模最大
医疗保障和应急处置力量投入空前
10月9日,2023天津马拉松赛事新闻通气会在天津市体育局举行。
发布会上,团市委副书记李想介绍赛事志愿者服务组织具体情况,本次赛事也是近4年来志愿者招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岗位最全的一次。赛事明确招募志愿者5000人,精心选取了天津医科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体育职业学院等9所高校,共同完成了志愿者招募工作。志愿者队伍中,党员、团员比例超过60%,学生干部占比超30%。针对马拉松活动对赛务、检录、医疗等不同服务项目的专业性要求,从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运动康复专业,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技术等专业开展定向招募,搭建专业化、多层次、全领域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提升服务精准性。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韩金艳表示,为最大限度保障参赛人员健康和生命安全,天津市投入的医疗保障和应急处置力量在近年的各项大型活动中是空前的。按照最极端情况、最高保障标准、最严保障要求,建立固定医疗站、AED救援队、医师跑者、医疗观察员“四位一体”,固定救护车和移动随跑救护车“两点一线”,前方保障和后方保障相结合的医疗保障和应急处置体系。已组织完成94名AED救援人员、680名医疗观察员专业培训,经考核全部达到上岗标准。同时,组织固定医疗站医护人员、医师跑者、AED救援人员、120急救中心人员和相关现场指挥、协调人员召开动员部署暨培训会,进一步明确工作点位、任务及流程、联络方式、报告程序等,学习掌握心脏猝死、热射病等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置流程,全面提升保障水平。
“最后,借此机会再次提醒,虽然广大群众参与本次马拉松赛的热情较高,但马拉松比赛是一项不断挑战自身极限,具有一定风险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不当,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参赛者作为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该保证身体健康,而且要有经常参加跑步锻炼或训练的基础,赛前应到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并结合体检报告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确认是否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韩金艳说道。
专家观点
一场马拉松就是一次城市“深度游”
── 专访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
2023天津马拉松开赛在即。一项体育运动,为何引发大家如此关注,并被很多人视作激活城市新动能的机遇?记者就此采访了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她认为,“跑场马拉松,爱上一座城”不是一句空话,因为一场马拉松就是一次城市“深度游”。
在徐虹看来,天津的文旅资源丰富,山河湖海等种类齐全,尤其是都市文化资源底蕴深厚,生活气息浓厚和谐,都市景观中西合璧,海河很有都市灵气,在这样的环境内参与马拉松比赛一定很惬意。
与此同时,马拉松运动是一项需要耐力、毅力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青年人喜爱的社交项目。在运动中结识朋友、在竞争中锻炼毅力、在冲刺中体验快乐都是马拉松带给运动者的价值和收获。因此,马拉松比赛会给城市带来许多益处,如众多参与者的到来会扩大城市的吸引力和曝光率,也会带动当地各行业的产品销售,促进经济繁荣。另外,马拉松是一项长距离线性运动,伴随着实况直播马拉松比赛会形成很好的城市景观传播效应,促进城市形象营销,提升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
徐虹建议,应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中来,形成更广泛的市民基础,做好竞技运动和群众活动的结合,促进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早日形成。
人物聚焦
首届马拉松参赛者刘润龙:
难忘观赛市民递来雪花梨
1981年,第一届“飞凤杯”国际马拉松赛在当时的民园体育场鸣枪,拉开了天津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序幕。作为当时参赛者之一,今年已经72岁的刘润龙对那场比赛记忆犹新。
“当时,马拉松属于绝对的小众运动。我记得1981年参加首届北京马拉松比赛时,参赛选手总共不到90人。”刘润龙告诉记者,也是在这一年,上海、天津先后组织了马拉松比赛。
据刘润龙回忆,天津首届马拉松比赛的路线是由现在的民园文化广场出发,在五大道内转一个小圈,然后经贵州路上吴家窑大街,随后沿着现在的中环线西半环,一路向北到密云路(现青云桥附近),再转向西青道跑一段,然后原路折返回到起点。
“那时候天津虽然参与马拉松运动的人不多,但大家对参赛选手都很热情,比赛途中不时听到天津市民的加油助威声。”刘润龙告诉记者,当时的马拉松比赛没有什么补给点,也没有能量补充剂。距离终点10公里处,正是运动员最渴最累的时候,路边的一位热心市民给跑者递来一片片削好的雪花梨。“入口又甜又凉,真是太解乏了。”刘润龙告诉记者,这一幕也成为他马拉松比赛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
随着年龄增长,刘润龙逐渐放弃了对成绩的执着,但对我市举办的各类马拉松比赛,他一有机会就参加。特别是今年,天津马拉松比赛时隔多年重回市区,加上幸运获得参赛资格,让他又兴奋起来。他说:“今年的赛道和首届相比变化很大,这一路能看海河、赏美景,肯定能让各地跑者大饱眼福。”
天津马拉松爱好者蔡元昊:
海河的每座桥都值得跑一次
每个月第三个星期六上午,一群跑步爱好者就会聚集在一起,喊着“爱天津,爱海河,爱跑步!”的口号,从海河天石舫码头出发,沿海河东路直奔棉3创意街区。由于这段路单程是10公里多一点,往返大约是半程马拉松的距离,发起者便将这个活动取名“海河之春马拉松”。
“通过这个活动,我才发现这些年天津有这么多马拉松爱好者。”“海河之春马拉松”的发起者之一蔡元昊告诉记者,他们最初只是因为几位校友都住在海河边,相约在一起跑步健身。但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他们因此结识了我市很多具有鲜明特色的马拉松跑团。
比如,以珠峰高度起名的“8848跑团”,聚集了我市一批超级马拉松跑者。所谓超级马拉松,是指距离超过标准马拉松的长跑竞赛;“大鸭梨儿跑团”则主要由东丽区跑者组成,因为东丽区在地图上形似鸭梨所以得名;“中环之光”跑团则是因为跑者日常训练路线主要围绕中环线……随着这些各具特色的本地跑团加入,“海河之春马拉松”参与人数逐渐增加,最多一次甚至吸引了700多位跑者到场。
“我们觉得只是跑步还不过瘾,因为沿海河东路有许多桥梁,它们既衔接了海河两岸,也见证着天津的历史变迁,我们需要做点什么。”一位“海河之春马拉松”组织者告诉记者,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团队,选取海河上20座特点鲜明的桥梁,桥上有座摩天轮的永乐桥,千头石狮凹造型的狮子林桥,工业风美感爆棚的解放桥……将其设计成文创纪念奖牌,每月的“海河之春马拉松”都会围绕一个桥梁主题,发售一枚独特的纪念奖牌,在方寸间遇见天津之美。
蔡元昊告诉记者:“今年天津马拉松赛道会跨过春意桥和永乐桥。但在我看来,海河上的每一座桥都值得跑一次。”
9月24日,随着2023天津马拉松公布抽签结果,“海河之春马拉松”微信群瞬间热闹起来。中签者连呼幸运,纷纷晒出截图。未中签者也没有气馁,短短几天就组建了4个200人的微信群。大家纷纷表示:“我们虽然没有中签,也可以去做志愿者,至少也要去为大伙儿加油鼓劲!”
马拉松运动博主李树新:
在直播间和“粉丝”一同备战
10月4日晚上10时,记者终于拨通了李树新的电话。
“不好意思,我刚下直播,让您久等了。”电话另一头的李树新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今年的天津马拉松太火了。”据他介绍,10月,国内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至少有上百场,甚至10月15日当天就有接近20场比赛,但不少外地跑友都将天津马拉松作为首选,一是因为此次赛事重回市区,二是因为天津独特的城市风貌。
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作为全网“粉丝”超过22万人的马拉松运动博主,李树新也曾经是马拉松“门外汉”。2015年,从事销售行业的老李体重逼近80公斤,原本是希望通过跑步来减肥,没想到却推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因为正是在这一年,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全面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中来。
“我非常幸运,虽然是零基础起步,但在2016年就跟随天津中长跑名宿于文仲教练进行训练。”李树新告诉记者,他一开始认为跑步很简单,但却因为动作不标准、训练不系统出现了不少伤病,走了一些弯路。但跟随于教练科学系统训练后,李树新才知道原来跑步也分有氧、无氧和混氧,跑姿对跑者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截至目前,老李已经累计跑步430周不间断,跑步里程累计3.3万公里,参加过全程马拉松比赛14场,9次成绩在3小时以内。跑步成绩上去了,也有人慕名找老李进行“一对一”特训。“当初真没想到自己还能教别人跑步。”李树新告诉记者,他为此还开通了“马拉松技术控”的视频号,让更多人享受到跑步带来的健康快乐。
最近一段时间,老李还会进行几场直播,与全国各地跑友进行技术交流。“通过最后几天大幅提高成绩很难,但我们可以学会让身体保持最佳状态。”李树新在直播间推荐了一个训练模版,就是在赛前最后一周,每天不追求过大的运动量,但是在周中可以进行一次“大准备活动”,在避免身体过于疲劳的同时,保持肌肉神经的基础兴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