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军规”给“小学生减负”

“给孩子减负,作为家长,我举双手双脚赞成,但前提是,将来孩子的升学是什么制度?”听说教育部刚刚又出台了一份《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市民张女士无奈地笑了,“从我儿子还没出生时就开始喊减负了,孩子现在小学毕业了,减负减了十几年,孩子的压力反而更大了。”

昨日,教育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做到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1小时、强化督导等。记者就此随机采访津城小学生家长时,不少家长直呼,其中几条“太不现实”“不接地气”,如果不改变升学制度,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减负”的结果只能是“社会和家长给孩子增负”。[详细]

课业负担需减轻 八成教师和六成家长赞成

开学临近,孩子们的课业负担究竟该如何减轻家长、老师、教育部门对此有何看法今日,教育部发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华龙网记者就此采访了老师、家长以及教育部门的看法。此前,市教委曾公布一份6000人参与的调查报告,79.2%的教师以及59.8%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据市教委基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曾先后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十条”,去年又发布了“提质十条”,并围绕考试评价、班级规模、教师补课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详细]

教育部规定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家长称难落实

根据教育部22日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

这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学生“减负”后,专门针对小学生减负出台新规。

征求意见稿对小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规范,如,在作业方面,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在考试方面,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在学习资料方面,实行“一科一辅”。学校和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详细]

小学拟告别书面家庭作业 家长认为减负不能减质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阳光入学、均衡分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1小时、强化督查等10个方面。

其中,不留作业是指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详细]

小学生减负要做的不止这“十条”

小学生减负首次有了全国统一的硬性规定。昨天,教育部网站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等一一写入。新规一出,引发社会热议。

据了解,上海在多年前已陆续推出与此类似的规定,经过实践,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面渐渐达成共识。一些校长指出,此次全国版新规,有些地方缺少“弹性”,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开。[详细]

小学生减负再不能纸上谈兵了

昨日,教育部在人民日报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与报社联合向社会公开征求“小学生减负规定”意见。

与此同时,从昨天开始,人民日报专版推出“如何走出学生减负困局大家谈”,将陆续刊发社会各界对于减负的真知灼见。

喊减负,抓补课,剿奥数,这些年,教育部门轰轰烈烈地展开过许多行动,下发过数不清的文件规定,但结果怎样?如果见效显著,这一次“部十条”就不必匆匆拟就了。显然,小学生减负工作在经过一系列表面文章之后,“大山”依然在,童颜还是愁。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然存在并在一些地方很突出。人民日报8月初聚焦减负困局的系列报道指出,学生负担过重已成民族之痛。我们不能不说,减负工程从来没有像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那样,落实得那么干脆。[详细]

喊减负,抓补课,剿奥数,这些年,教育部门展开过许多行动,下发过数不清的文件规定,但结果怎样相信不用说大家也能看得到。“减负”一词虽然说的容易,但是过程确实复杂。许多家长担心减负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让教育质量下降,进而又会给孩子在校外增加更多的负担,得不偿失。如何让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等与实际相结合,如何让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将“减负”落实,笔者认为此任务任重而道远。 转发到微博